當前,在學校打造高效課堂的號召下,全體英語教師共同參與教學研究,探討出了很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筆者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歸納自己的教學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觀察,筆者發現,盡管教師改進了教學方法,制定出了合理的教學計劃,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改觀。通過問卷調查和找學生聊天之后,筆者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屢次的考試失敗,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也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雖然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嘗試著進行改變,但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介紹一些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特別是引導“學困生”掌握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學習。只有幫助學生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使他們重新建立自信,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走出教學困境。
由于深受傳統教學和高考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往往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主,以題海戰術為輔。有時為了節省課堂的教學時間,英語教師往往只講解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知識,不給學生閱讀課文的時間,也沒有深入地分析教材,割裂了文章的整體性。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只側重長難句的講解和知識點的灌輸,再給學生布置一些語法練習。雖然,有時練習的表面效果看上去不錯,但實際結果卻不理想,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沒能得到絲毫改善和提高。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筆者首先會根據課文的整體要求,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來理解課文。同時,再給學生介紹一些學習方法,如找中心句、根據上下文猜詞義、利用比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等;其次,在講解課文時,筆者先側重分析文章的結構,讓學生自己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下一堂課再來介紹語法知識;最后,筆者精心設計了適合學生學情的教案和學案,在導入課文時,利用多媒體制作圖片和播放影音片段來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礎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有些學生甚至連基本的單詞發音都不會,更不用說應用了。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利用早自習,從朗讀國際音標著手,逐漸過渡到朗讀課文,也采取了跟讀磁帶的方法,讓學生模仿磁帶的發音和語調。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養成了早上朗讀英文的好習慣,不僅糾正了發音,培養了語感,而且還提高了朗讀的流利性,為閱讀整篇文章打下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識加以應用,讓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因此,教師要多動腦筋,設計一些隨堂練習,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并遷移到練習中去。通過設計的練習來得到反饋,進而根據學生的反饋來改進教學。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是學生取得良好成績的保障。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反復地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些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史均翰,許高雄.普通中學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何欣,李曉燕.實用英語單詞記憶方法[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1).
[3]閔會學.英語新課程小組化教學淺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6).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