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結合數學本身的特點,教師要適當地展露數學課堂的魅力與情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將自己融入到學生的數學世界,再引領他們走入真正的數學世界。
一、學生之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推動小學生探求真理與獲取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誘發興趣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過程,而且也是師生不斷碰撞、不斷交流情感和思想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心靈空間,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無拘無束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可以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學生講解知識……其實,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這么簡單,甜甜的微笑、不經意的撫摸、高高豎起的大拇指都會讓學生興奮不已。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切記: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千萬不能板緊面孔、怒目而視,甚至橫眉冷對。如果學生面對著這樣威嚴的教師,他們會感到壓抑和緊張,繼而對這位教師及其所執教的學科敬而遠之。
二、數學之趣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孔子是主張樂學的。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卻“遺忘”了這一傳統,許多教師把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課堂教學變得乏味、機械而無感情。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就意味著解題”,而解題的關鍵在于找到合適的解題思路。有人說過:“數學知識是可以遺忘的,遺留下來的只是數學思想和方法。”古往今來,形成了不計其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把這些思想和方法都教給小學生也不太現實。而我們不難發現,千百年來人們廣為傳頌的智慧故事,如“曹沖稱象”“烏鴉喝水”等,不僅能引發學生無窮的遐想,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碰撞。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巧妙地整合有關的智慧故事,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對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采用“烏鴉喝水”中的原理,來解決容器中不規則立體圖形的體積問題。趣味盎然的課文故事與數學思想方法有機地融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在其中,同時產生探索知識的內動力,不斷進入新的境界,達到新的制高點。
三、教師之趣
德國學者海因茲·雷曼麥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教師要加強教學幽默藝術的修養,了解教學幽默藝術的結構與機制,掌握教學幽默藝術的技法,有益于增進自己教學藝術的情趣和魅力。
教學幽默藝術,是指將幽默運用于教學,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學生會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學的藝術效果和水平,它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機智性和娛樂性。具備教學幽默藝術,是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幽默藝術,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啟學生心智,優化學生個性。
莊子云:“水之積也不厚,其負大舟也無力。”精當、幽默的語言是教師靈感的外現,是厚積薄發的結果。講究幽默藝術,會使課堂妙趣橫生,使學生如沐春風,享受語言藝術帶來的歡娛。所以,教師必須加強思想文化的修養,豐富、鑄煉自己的語言,這樣才能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氛圍和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只要教師細心挖掘,巧妙地把幽默運用于數學課堂,就能讓學生樂于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妙趣橫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內在美。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