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講評課能幫助學生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已學的化學知識,它是知識的再整理、再綜合、再運用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探討解題方法、分析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好的講評課,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也應當體現教師的示范性、學生思維的啟迪性及知識應用的綜合性與靈活性。所以,針對講評課的針對性、綜合性、主體性和及時性,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細”于察
1.試卷分析
它包括分析試題考查內容的知識分布情況、考查目的、難度系數及試題本身的優缺點。教師要根據試卷的內容和特點,對試卷進行歸類分析,可以按知識點歸類,把試卷中考查同一知識點的題目歸為一類進行分析;也可按解題方法歸類,把試卷中用某一解題方法求解的題目歸為一類進行分析。這樣既提高了講評課的效率,又幫助學生理清了思路。
2.學生情況分析
它包括分析學生的試卷和記錄學生出現的錯誤情況。只有通過試卷的抽樣分析,粗略計算出各題的得分率或難度等共性的問題,教師才能在講評中做到心中有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真正做到“對癥下藥”。
二、“精”于講
學生能否從一次測評中獲得有效的知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上好講評課的教學藝術。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升講評課的授課效率。
(一)學生為主體
1.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化學是一門初三年級才開始學的專業課程。面對每一批新生,筆者都會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他們規范、靈活的解題習慣,具體包括如何審題、找突破口、提取有用信息等。
2.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一堂好的講評課,首先應充分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需要注意尋找學生學習上的閃光點,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勇于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講評活動,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彼此之間的互補性和集體的力量。
(二)教師為主導
1.抓重點與難點
針對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重其所重,輕其所輕”。重點講評教學大綱與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以及學生在理解與應用中普遍容易犯錯的內容。不要求教師做到面面俱到和逐一講評,但一定要有針對性。
2.拓展思維
中考化學考點眾多,考題也千變萬化。在講評時,教師不能只針對某個錯誤就題論題,而應該通過典型的例子,聯想到若干相關的問題。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擴展思路,啟發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學會思考、深入思考。這樣,才能使學生融會貫通,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有助于培養他們舉一反三、舉三歸一的能力,從而擺脫“題海戰術”的束縛。
3.重視講評的方法
教師要講究講評課的授課技巧,開拓學生的思路。不但要使學生學會一題多解,還要讓學生學會繁題簡解、難題巧解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三、“勤”于補
督促學生整理試卷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每次講評完試卷后,筆者都會要求學生把做錯的題目摘抄到專用的錯題筆記本上,兩天之后再重新把這些題目做一遍,并附上解題思路或列舉幾個例子。這樣,就可以把試卷內容變少、變精,利于學生記憶與查閱,做到“吃一塹,長一智”,以保證講評的有效性。
有時,試卷中出現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問題不可能在一節課中解決。為此,教師應寫下教學反思,針對學生在考試時易出現的錯誤,找出在以后教學中應改進的地方。同時,學生也應認真總結考試失敗的原因,學會自我評價、自我改進,才能在下次考試中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邢永福.現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敬義.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與提高創新意識[J].化學教育,2003,(1).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十八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