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偉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巴金也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葉圣陶曾說過:“語言文學的學習,就理解方面來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應用方面來說,是養成一種習慣。語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成的。”這些論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任何語文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培養學生養成勤于閱讀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清晰地認識到:學生的課外閱讀面太窄,語言積累太貧乏,作文內容空洞、缺乏文采。而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癥結之一,就是教師對課文分析過多,滔滔不絕的講授“沖”掉了學生的各項語文訓練,剝奪了學生自己閱讀、感知、理解和消化課文內容的主動權。長期如此,學生在課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閱讀實踐。為了培養初中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這一頑癥,筆者認為只有摒棄“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扎扎實實地開展課堂內外的閱讀,并養成勤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習慣,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初讀、精讀和研讀,對不同的文體,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改變學生“漫無目的”的不良閱讀習慣。
1.養成每天閱讀佳作的習慣
除課本里涉及的佳作、名著之外,中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篇幅短小、內容精悍的千字文和哲理性故事;或者對學生提出初中三年的閱讀目標,如閱讀中外名著20本,閱讀千字文200篇。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筆者組織本班學生,把家里的課外讀物帶到學校來,做好書目的分類和統計,列出書目清單,張貼在教室里,這樣學生就能廣泛地交流和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
2.養成每天記錄的習慣
在閱讀名著后,筆者要求學生把作者的概況等記錄下來,這也是知識積累的一種方式。
二、培養學生邊聆聽邊思考的習慣
目前,語文教學重視寫,卻輕視聽和說。在課堂上,學生能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范讀與見解,但在課外,學生卻往往忽視了聆聽。古人云:“處處留心皆學問。”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如聞水聲如鳴佩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聽取蛙聲一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同時,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邊聆聽邊思考身邊聲音的習慣,從中獲得審美情趣,感受語文的魅力,體味語文的底蘊。
三、培養學生勤練口語的習慣
練習口語主要是指練口才、練說話。口語練習歷來不受重視,是我們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若不迅速扭轉這種局面,語文教學將會落后于時代,脫離發展的軌道和規律,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人們的科學探討活動和人際交往都需要談話、爭辯,需要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認可和支持,需要用最簡練、最精確的語言來表達思想,這些行為都離不開口才。因此,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學生能言善辯的本領。
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盡量安排適宜的口語練習,先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講清楚,再進一步要求學生把話說得生動、感人和精彩。只有反復地練習,才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口語能力,練就說話的本領。
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具體來說,就是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習慣,修改文章的習慣,仔細聆聽的習慣,得體說話的習慣。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至關重要,這一點在《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大背景下,顯得更加迫切,它既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語文教師的艱巨任務。我們只有緊緊抓住這只隱形的手揚帆起航,才能在教學的海洋里乘風破浪。
(作者單位:江西省湖口縣城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