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語文教師為了尋找現代化、科學化的寫作教學方法,不斷提出了各種設計方案和訓練方法,但都沒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筆者大膽地嘗試把指導、批改、講評三大環節與“研究性學習”相互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由于很多教師沒有解放思想,沒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把作文批改與課堂聯系起來,所以作文批改的成效甚微。筆者認為,要提高寫作水平,就要讓學生參與作文批改,把“研究性學習”與作文批改有機整合起來,讓其在在合作中成長,在探究中提高。
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來實現兩者的整合。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明白作文批改并非教師的專利;其次,教師要做好“長計劃”“短打算”;最后,在明確作業批改方法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實質性的批改。
二、優化組合,明確要求
筆者認為,要使批改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師就要先做好統籌安排。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整體情況的基礎上,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批改小組,以四五人為宜,確保各層次的學生均衡地分布在每個小組中。
在學生批改作文之前,要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①評改是寫作過程的重要步驟,是提高寫作質量的有效措施;②評改是提高寫作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③提高評改能力,養成評改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在每一次批改作文之前,教師還要根據作文批改計劃,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制定批改作文的目標。只有明確了批改的目標,才能避免批改的盲目性。
三、授之以漁,教之以法
教師要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如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有無錯別字,有無病句,標點是否正確等。以上五項都屬于語文的基本問題,但是卻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方面它要求學生要全神貫注地批改作文;另一方面,學生在批改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是否犯了同樣的錯誤,以及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從中心是否鮮明集中、選材是否典型合理、結構是否自然清晰這三個方面對文章做進一步分析,使學能從中吸收其他學生的經驗,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
四、精密組織,步步為營
在學生批改作文時,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堂。第一步,把作文批改任務交給評改小組,明確批改作文的要求;第二步,由小組長組織作文批改,要求每個組員通讀本組的全部作文;第三步,每個組員重點批改一篇作文,批改后要寫出評語及分數;第四步,先由組員針對批改的作文發表意見,再組織組員相互交流意見,展開討論;第五步,討論結束后,由小組長進行小結;第六步,把作文及批改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認真檢查寫作和批改情況,再把反饋信息加以歸類;第七步,如果教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可在課外找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如果發現了典型性的問題,就要在全班進行剖析,再選出數篇修改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供學生參考。
最后,針對學生的批改情況,教師做簡明、扼要的歸納和總結。教師可以總結學生的表現,以鼓勵為主;也可以從評改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上升為理性認識;也可以要求學生總結這次批改作文的收獲、經驗、失誤和教訓,寫篇批改后記之類的心得體會。
五、注意事項
1.確定目標
每次批改要有具體、明確的目標,避免評改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注重培養學生的情商
使學生在批改過程中產生自豪感、成功感、愉悅感。它們能內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批改要及時
批改課可以安排在作文課的次日,也可以間隔一天。每次批改不超過一節課。
批改作文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自主、合作、探究引入作文批改課堂,使“研究性學習”與作文批改課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寫作的教學效率,也使學生愛上了寫作。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龍師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