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認識到,由于沒有英語基礎,農村初中新生若只靠教師的強行灌輸,是很難學好英語的。關鍵是教師要盡早教會他們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
一、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講究教學方法,善于組織和駕馭課堂
1.巧妙提問
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提問的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實踐、思維方式,甚至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的提問應該避免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提問的方式要不拘一格,要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在提問時,教師還要注重反其道而行之。
2.創設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體現出意義有助于英語學習。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或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情境。
3.精講巧練
在英語教學中,精講巧練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有效途徑。精講就是在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用精練的語言和最少的時間,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力求講得清、講得精、講得透;巧練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參與訓練,提高自身技能的活動。
二、滲透學習方法,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方法滲透其中,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使其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學會自己安排學習時間。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沒有英語基礎的農村學生來說,英語是既陌生又新奇的一門新學科。要讓他們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該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另外,教師還要寬容地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多鼓勵,少指責,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四、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
剛開始學英語的農村學生,對英語存在著好奇、好玩的心理。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選擇多種教學手段,比如運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掛圖、幻燈片、實物資料、簡筆畫等。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視、聽、說的訓練,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把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漸轉化為學習動機,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
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沉悶而呆板,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參與性,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給英語課堂帶來了新的活力,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六、把靈感帶入課堂
教師一旦產生靈感,就會追求較高的教學技巧,即把笑聲帶入課堂,把知識帶入課堂;就會更新教法,并充分利用教師的親和力和幽默感來組織課堂教學;甚至會利用課堂上出現的新情況和小插曲,生成新的教學靈感。
只有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其學習的興趣,并取得好成績。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尊重每個學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優化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氣氛,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為學生真正學好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效鋒.新課程高效率教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6.
[2]劉紹忠.中學英語課程理念與實施[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西省崇義縣橫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