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修改稿)》中指出,閱讀是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閱讀理解題就在語文試卷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已成為學生得分高低的關鍵因素。教師應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各年段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不同要求,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理解的方法,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義、把握文章大意等。在考試中,如果采用以下方法,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答題效率。
一、仔細閱讀,把握大意
閱讀理解題主要是為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該題型取材范圍廣泛,材料內容各異。
通常閱讀一篇文章時,首先需要快速地瀏覽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體裁,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的中心意思。
閱讀時,還要注意運用恰當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筆者比較贊成“倒讀法”,即先讀題目,后讀短文。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密切相關的信息,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的閱讀時間。而在解答問題時,可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
二、審題認真,做題細致
在解答閱讀題時,先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題目入手,逐漸打開思路,千萬不能看到難的題目,就自亂陣腳。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題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提問的目的。例如題目要求給加點的字注音,有的學生反而解釋了加點的字。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審題,仔細答題。
三、“原話作答”,答題準確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的文章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有些試題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果試題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果題目要求必須用學生自己的話來回答問題,學生也可以依據文章,挖掘原句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四、方法恰當,答題高效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種方法:
1.置于語境
即將問題放進文中,再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進行思考。它適用于理解詞義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等類型的題目。
2.體驗情境
就是讓學生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并做出回答。它適用于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等類型的題目。
3.聯系生活
即從文中跳出來,擴大思維范圍,想想與此有聯系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等是否有助于解題。它適用于談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等類型的題目。
4.結合文章的中心內容
這是解答閱讀題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它從文章中心出發,每思考一個問題,都能找到答案的落腳點。
五、控制時間,先易后難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這種方法難以提高解題的效率,尤其對于需要深層理解閱讀的文章。首先,應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結論、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可用鉛筆在文章中不同的人名、地點上分別做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答題時間。碰到閱讀理解中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鉆牛角尖,以免耽誤太多時間。
只要明確了閱讀理解題的解題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