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英語合作學習,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多年的教學實踐讓筆者深刻地認識到,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本文從合作學習小組的組織、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和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小組的組織
1.正確劃分學習小組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興趣、能力、英語成績等方面的合理搭配,來劃分學習小組。這種方式既能彌補組內成員之間的差異,保證小組之間的合理、公平競爭,又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或學習任務,隨機進行分組。這樣,有利于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也為學生創造了與更多同學合作的機會。學生可以根據彼此之間的關系、興趣和愛好等自由組合,在寬松、和諧的合作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除此之外,讓學生經常參與不同的學習小組,既可以增強學生之間合作的氛圍,又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不同想法和思維、不同背景、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合作。
2.科學安排座位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合作任務的目標、性質和人數,利用同桌兩人、前后兩桌四人、前后左右六人或多人圍圈而坐等形式,安排合作學習小組??茖W安排座位,可以縮短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便于學生交流,而且可以給每個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個性的機會,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有時還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座位安排還給學生提供了“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discussion”等合作的機會。
3.合理分配角色
教師根據不同的合作任務,組建2~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確保每位組員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并負起每個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例如學習小組長的責任是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進程,掌握合作學習的時間;記錄員的責任是記錄小組討論結果;報告員的責任是向全班匯報合作學習的結果;檢查員的責任是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為了便于團結協作和培養多項能力,組內成員應該定期互換角色,讓小組成員真正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意義。
二、閱讀合作學習的方式
1.角色表演式
對某一閱讀內容,小組成員通過對話、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表演。例如在教學人教版《Unit 1 Friendship》中“Reading and Writing”時,筆者要求每個小組閱讀完后,由兩位學生進行表演,其中一位學生讀旁白,另一位學生表演動作。這種角色表演的方式,對于學優生來說,是一種提高;對學困生來說,能輕松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有利于樹立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小組討論式
在教學《Unit 2 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 and Discussing”時,筆者要求小組討論:“If I am a British English speaker,What should I do when I meet an American?Can I speak some dialects?If I speak British English,can another person understand me?”討論結束后,要求每組派代表發言。
3.小組辯論式
在教學《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中的“Reading Text”時,根據閱讀的內容,筆者要求各個小組就“What is Wang Kun’s attitude towards cycling along the Mekong?What qualities does Wang Wei have?”展開討論。然后,根據小組回答問題的情況,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派,以“Do you think Wang Wei’s opinion is good?”為主題進行辯論。
4.課文復述式
在遇到較簡單的閱讀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小組成員在閱讀完課文后,選一位代表復述,其他成員進行補充。這種方式不僅能鍛煉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也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課后競賽式
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理解閱讀內容。因此,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筆者從一篇文章中選出部分詞或短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猜詞比賽,或進行單詞接龍比賽。在猜詞的過程中,筆者有意識地進行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猜詞的準確率,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
6.讀寫并進式
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要聽取不同小組的觀點,讓學生經過思考后,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并把它寫下來。例如《Unit4 Earthquake,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 and Speaking”,筆者就要求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寫一篇關于唐山在地震重建后發生巨大變化的感謝信,并在下節課時發言。
三、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獲。同時,也要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經過訓練后都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師所采取的任何一種方式都應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活動的互動性和語言的交際性。
(1)教師的評價、批評與表揚都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于完成得好的學生,要表揚他們,對他們說“Well done!”“Congratulations!”等;對英語學習較差、自信心較低的學生,應以鼓勵為主,教師可以說“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Hurry,hurry,don’t worry.”“Keep up your courage.”“Never mind.Have a try.”等,鼓勵學生敢于開口,大膽地表現自己,使其逐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對于英語學習成績較好,但有些自傲的學生,教師要在表揚的同時,指出其不足之處。同時,教師的評講和反饋應以小組為主、個人為輔;多說整體、少說個人,避免言語不慎傷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教師要多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探究愿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設計的問題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做到難易結合,盡量使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3)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進行合理而有效的引導,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