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直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以自己嚴謹的科學行為和態度感染和熏陶學生,能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
教師肩負著培養新一代的歷史重任,他們不僅傳授知識,同時還肩負著塑造學生靈魂和培養學生優良品格的重任。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情操,而且更要有德。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高中物理教材側重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揭示及物理規律的推導,而高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則涉及尖端科學技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抽象思維方式的教育,向學生介紹有關物理的最新成就以及物理學的最新發展情況,激發他們奮發圖強的學習精神。
二、教師要精心鉆研教材
教師要精心鉆研物理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并將其合理地滲透到教學當中。在結合教材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要注意科學性、滲透內容的正確性、采用材料和數據的準確性,切忌牽強附會。
在中學物理教材中,有些章節內容的德育因素比較突出和集中。在講授時,教師可集中時間,進行相關的品德教育。但大部分章節的德育因素并不明顯,只有通過分析知識才能提煉出來,如在講授全反射時,“臨界角是光路發生質變的關節點”中就滲透著量變與質變的觀點;有些內容可以點到為止,如在講導體中形成電流的條件時,教師可以說明電勢差只是形成電流的外因,但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短短的幾句話,不僅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電流產生的條件,而且自然地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材制約著“教與學”的內容和方法,一些教師僅僅分析教材結構,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滲透,結果導致教材不能充分地發揮教育功能。在物理知識的傳授中,教師必須堅持培養和訓練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行為。教師還要因勢利導,及時抓住有用信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進行習題練習、實驗操作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科學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學風和習慣。
物理教材中容納和滲透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只要我們肯做有心人,認真挖掘,寶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
三、教師要充分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
“德育的特點是要強調示范和熏陶作用?!币虼?,要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科學,具有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習慣,首先教師要做典范,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既要忠誠于教育事業,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又要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為教書育人傾盡全部心血。否則,教師不良的言行會影響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甚至會引發學生不良品德的蔓延與惡化。例如要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物理教師在傳授知識中就一定要科學、嚴謹。如在描述功的單位“1焦耳=1牛·米”時,絕不能寫成“1?!っ?1焦耳”,并且引導學生用杠桿原理的知識來分析原因。教師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教學態度,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最終使他們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