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使傳統語文教學由枯燥乏味走向生動有趣。然而,學生真正接受“大語文”熏染的效果并不佳。筆者探索了小學語文教育的心靈路程,并初步總結了“游戲心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流程。
一、運用競技性的教學游戲
把競技游戲融入語文教學中,能使小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傳統的“識記”知識,化枯燥為有趣,在比賽中領悟和鞏固語文知識。
競技游戲著重是一個“比”字,以“比”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每次在語文課上,都會進行“一分鐘競賽”,通過背誦、速寫、速讀等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筆者也會根據教的內容安排相應的競技游戲,如比記憶、比理解、比運用、比創造等,采取小組合作或個人搶答等方式,貫穿或穿插于課堂中,使教學目的、內容與游戲的內容、規則巧妙地結合起來。
二、運用活動性的教學游戲
小學生喜歡活動性教學游戲,比如跑、跳、畫等,因此,教學中適合采用競賽形式。如經常讓低年級的學生分小組進行比賽;對中年級的學生,可以設計他們感興趣的“句子彈球”“成語接力賽”等游戲。
如筆者經常會采用“我會變”的游戲,即在學習完一些生字后,讓學生準備一些小棒,然后請他們給這些生字加一筆,看看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將小棒擺放在“日”字的左上方或者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別組成了十幾個新字,如“目”“旦”“申”“田”“甲”等,自己邊擺、邊讀,再同桌之間互相檢查。這樣的練習,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鞏固。
三、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游戲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游戲,可以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具體做法有“當小導游”“當最佳導演”“當最佳演員”“當故事大王”等。
1.“評選最佳編劇獎”的游戲
在教學《酸的和甜的》時,教師可以嘗試采用“評選最佳編劇獎”的游戲方式。先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內成員分別扮演小狐貍、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子的角色。學生討論如何表演之后,再分別在走廊或教室內試演,教師作巡回指導,最后再選出其中1~2組進行“評選最佳表演獎”的活動,請全班學生進行評議。這樣,在創造性的教學游戲中,使學生產生了奇特的想象,大膽地進行了藝術的再創造,獲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當開心家鄉游小導游”的游戲
在教學《黃山奇石》時,教師可以選擇“開心家鄉游”的游戲。先讓全班學生當旅游團成員,請一位學生當導游,讓他把課文改成導游詞,并為黑板上的“鮮桃石”“猴子觀海”等景點配上圖片,依次向其他同學介紹,以幫助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學生可以向“導游”提問題。如果“導游”回答不出問題,可以請教師或其他學生幫忙回答。這樣的創造性教學游戲,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創造性地組織語言,而且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對交際言語的學習和運用。
3.“最佳導演”的游戲
著名劇作家曹禺曾說過,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材資源,開展“最佳導演”的游戲,比如《小鹿的玫瑰》《畫家和牧童》《三個兒子》這些課文,都可以開發成游戲。
在語文課堂上駕馭好各種“游戲”,能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做到了重形、重質、重效。
(作者單位:江西省修水縣太陽升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