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
教師不能僅限于了解書本知識,還要深入了解書本以外有關物理學科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比如避雷針的原理、磁帶的錄音和放音原理、汽車行駛過程中的換擋原理、公路和鐵路在彎道設計時外高內低的原理等。給學生介紹這些知識,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
物理教師要能把復雜、深奧的物理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能把平淡無奇的內容講得生動活潑,就必須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例如在教學“電勢和電勢差”時,對學生來說,電勢、電勢差、電勢能的概念非常抽象,學生學起來很費力。物理教師可以采用類比法,把它與重力場進行類比,把“電勢”類比“高度”,把“電勢差”類比“高度差”,把“電勢能”類比“重力勢能”,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了。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幽默的語言,也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使學生的緊張情緒得到釋放。
三、教師要精心備課
要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師在上課前就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挖掘素材,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使物理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生動和多樣化。比如在教學交變電流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地為學生演示交流電的產生過程,這樣比教師口頭傳授和在黑板上畫圖方便多了;在講“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時,借助多媒體演示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分解平拋運動,都要優于傳統的教學方式。
四、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生才能不斷地更新知識,以應對當今社會的挑戰。因此,物理教師只有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五、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精神、意志、毅力的集中體現,它的養成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從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培養自學能力。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可以提前預習教師將要講授的內容,這樣在上課時,就容易接受教師講授的新知識了,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聽課的效率;②要有合理的作息時間。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作息時間和學習計劃,使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揮最佳的學習狀態,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③要處理好聽課和做筆記的關系。筆者曾教過這樣的學生,他們學習非常認真,可是學習效果卻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他們把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花在了記筆記上,而大大降低了聽課效率。因此,記筆記要講究合適的方法,而且當天的筆記當天要吃透,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正確地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課堂。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