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以奇引趣、以問引趣、以變引趣、以美引趣,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shù)學 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大腦及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知識和信息。因此,要想學生學好數(shù)學,教師就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一、以奇引趣
即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講直線概念前,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能畫出完整的直線嗎?”這個問題會使學生產(chǎn)生“誰不會畫直線”的疑問。直到教師指出直線具有無限性時,學生才恍然大悟;又如在講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三根木棒能否組成一個三角形?”當學生認為可以時,教師拿出三根演示木棒,讓學生試著擺出一個三角形,卻發(fā)現(xiàn)根本擺不出來,學生就會產(chǎn)生好奇心。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能組成三角形,什么情況下不能組成三角形?”這就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習新知;再如講平方差公式時,教師可先問學生:“2002×1998=___”在學生想解題方法時,教師卻很快說出答案是3999996,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用平方差公式去解答,即(2000+2)×(2000-2),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時高漲。
二、以問引趣
在引入新知識時,教師可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以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如講數(shù)學“極限”時,教師可以先提出“0.9=1,對嗎?”這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再如講等腰三角形的制定時,教師可提出問題:“等腰△ABC中,AB=AC,倘若一不留心毀壞了一部分,只留下一條底邊和一個底角∠C,請同學們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恢復原狀呢?”教師先讓學生憑經(jīng)驗畫圖,他們就會對沒有畫出的圖形究竟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產(chǎn)生疑問,然后由問題出發(fā),推導出判定定理。這種做法改變了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以變引趣
一題多變,也常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如講了例題“求證順次連接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之后,可讓學生從一般四邊形的證明變化成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研究。通過這種變化練習,學生能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結論,即特殊四邊形具有一般四邊形的性質,另外有些特殊四邊形的對角線具有特殊性質。因此,順次連接這些四邊形四邊的中點所得的平行四邊形,有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相等的是矩形,對角線垂直的是菱形,對角線既相等又垂直的是正方形。
四、以美引趣
數(shù)學具有特殊的美學功能,既有對稱和諧的形式美,又有變幻無窮的邏輯之美,它們既可以被學生直接發(fā)現(xiàn),又可以被間接感知。如正多邊形、等腰三角形和梯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等各種對稱圖形,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如通過平移、旋轉、變換位置的方式,將幾種圖形投影在屏幕上,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和性質,他們就會感到耳目一新,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再如教完幾種正多邊形作圖方法后,教師可借助詩來做小結:“半徑畫出六角亭,垂徑裁得正方形,一中兩弧五角星,黃金分割什樣錦。”借助這首詩,學生不僅可以理解和記憶數(shù)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與數(shù)學教師產(chǎn)生共鳴。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