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興趣是培養多種能力的前提,它不僅能提高學習質量,而且能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
一、利用引課,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環節,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杠桿》時,筆者先讓學生討論:“在幾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中,誰的力氣大?”然后,讓大家選出力氣小的同學,利用杠桿,與力氣大的同學進行比試。當力氣小的同學反而取勝時,打破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產生了急需解決矛盾的心理。這時,筆者再順水推舟地引出要學習的內容——“杠桿”,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高漲。
二、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1.通過演示有趣、新奇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探究液體的流動速度與壓強的關系時,筆者讓學生選擇兩個乒乓球、兩根小木條、一支吸管、一支大號注射器、一個裝滿水的水槽、兩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吸管、兩張紙等器材。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器材,通過實驗,分析物理現象,再進行簡單的推斷,歸納出科學規律。
學生開始實驗、探究、討論時,教師要巡視各組的實驗情況,且預先估計學生會碰到的一些情況:①把兩個乒乓球放在兩根小木條上,兩者相對靠近一些,用一支吸管向它們中間吹氣,使兩個乒乓球互相靠近;②選擇在兩張紙中間吹氣,結果兩張紙不但沒有被吹開,反而都向中間靠攏;③選擇用一支大號注射器、一個裝滿水的水槽、兩只塑料小船作為實驗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兩只小船的中間噴射水,可觀察到兩只船向中間靠近;④把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間吹氣,我們可看到有水霧從切口處噴出。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碰到很多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解決這些問題。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再通過授課來解決懸念
如在介紹大氣壓強時,筆者在一只普通的平口玻璃杯中注滿水后,用紙板蓋住,再把它倒置,水和紙板均被封住。這個實驗立刻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探究原因的欲望;又如教《磁鐵》時,筆者在投影機上放一塊小磁鐵,然后拿另一塊磁鐵慢慢地靠近它,兩塊小磁鐵開始慢慢地靠近。這時,學生都急于想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教師趁勢引入新課,自然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奇妙和規律性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用各種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能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
4.培養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
要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必須加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物理實驗是將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規律,將它重現。做物理實驗,必須按照一定的過程,才能獲得預想的結果。如設計實驗步驟、選擇測量儀器、正確觀察現象、完整地讀取數據、嚴格地計算,都是做好實驗不可缺少的過程。學生按照上述過程,有目的地進行科學實驗,自覺地掌握科學實驗的規律,能提高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通過實驗教學,反思“激趣”策略
新課程的實驗教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它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式學習,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科學探索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鳳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