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是新世紀教師值得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從英語教學的特點出發,對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程的整合進行了研究、探討。探討如何通過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延伸教材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并通過事例,詳細地闡述了實施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程有效整合的具體做法及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英語 有效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兩者的有效整合不僅使信息技術成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且可以營造一種信息化的教學環境。該環境能夠模擬真實場景、啟發思考、獲取信息、共享資源、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教與學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是通過講解教材內容去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近年來,我根據我校使用的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的特點,努力探索其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爭取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來實現新型的教學模式,讓自己的教學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提供多種語言呈現方式和交流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多方面去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下面我以仁愛版初中《英語》為例,談談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程有效整合的實施。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能夠提供多種語言呈現方式和交流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傳統的英語單詞、句子等的教學是通過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去進行的。語言的交流大多是以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去實施,形式單調,氣氛沉悶。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可以為我們提供多種多樣的語言呈現方式:圖像、音頻、視頻、影片等以及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機交流等方式,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貼近生活,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直觀、動感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
如我在教七年級下Unit 8 Topic 2 Section B時,教材內容是要求學生學會運用“Where do you want to go?Why do you want to go there?What do you want to take?”等進行交流會話。為了讓學生有興趣、有效地學習本課語言知識,我在課前就要求學生上網搜集有關資料:課本提到的旅游景點、各人家鄉的風貌、自己往日旅游過的地方或旅游時拍下的照片等等。我在制作課件時,盡量將學生搜集資料的網站鏈接到課件上,并插入學生提供的照片,將學生的相片PS到各地。多姿多彩的各地景色變得更直接、更吸引人,學生也非常期待看到自己身處各地的情景,在此背景下展示本課的語言知識就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又因為有同學的照片作為交談的內容,讓他們練習時更積極踴躍。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的“教學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喚起學生興趣的教學讓學生能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實現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教學目標。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能從多方面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行為主義理論認為:語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習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種習慣。人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盡管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付出了大量而艱苦的努力,但國際著名應用語言學家Rod Ellis通過研究發現:93%的學習者的第二語言水平無法趕上本族語言運用的水平。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最缺乏的就是一定的語言環境和語言實踐機會。而信息技術的運用恰好可以填補這一缺憾,為學生模擬現實生活情景,縮小課堂和生活的距離,給學生提供語言習得機會。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下,學生英語語言的習得會獲得更多的渠道和方法。
如八年級下Unit 5 Topic 1,教材內容出現了電影The Sound of Music 、Titanic等話題。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為學生提供網址,讓他們上網搜索相關的英語影片觀看,并選擇了The Sound of Music在課堂上播放。觀看時,學生在聽力方面可能會吃力,但故事的框架是了解的,他們對其中出現的歌曲更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學唱了其中幾首。通過信息技術,學生更容易接觸到原版的、純正的、地道的英語,對他們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作用。整個初中階段教師可以利用的視頻、音頻資料很多,只要合理開發利用,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可以延伸教材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我們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國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八年級下Unit 7、Unit 8有多篇文章涉及外國飲食習慣、餐桌禮儀、傳統節日、節日盛裝及節日活動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了解教材內容所承載的文化元素,加強學生對各國民族文化的理解,我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了一個以《異彩紛呈的中外傳統文化》為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之余,還能對中外傳統文化、傳統節日、傳統飲食、傳統服飾等有一定的認識,并能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具體做法如下:①活動的主題:異彩紛呈的中外傳統文化;②活動的意義:開展此次活動,讓學生在本次研究學習中更好地了解了異彩紛呈的中外傳統文化;③活動的目標:讓學生了解中外傳統節日、傳統飲食、傳統服飾等的英文表達方式、交際習慣;了解中外傳統文化的差異;學會表達對中外傳統文化的感想;展示研究活動成果;④活動的步驟:通過網絡、圖書室等媒介,了解中外傳統文化;以小組為單位對所掌握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對中外文化習俗進行對比;各小組以PPT課件展示資料、圖片,展現中外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異彩紛呈;小組互評,推薦優秀小組。
信息技術在本次活動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通過活動,學生既可以學習到語言方面的知識,掌握在不同情景下的英語表達習慣,又可以通過探索、研究中外傳統文化習俗的不同,感受中外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更能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優良文化傳統。
總之, 信息技術能為英語教學提供許多傳統教學所沒有的方法和途徑,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種應用信息技術如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BBS(在線討論,電子公告板)、online course(在線課程)、online resource(在線資源)、VOD(視頻點播系統)等和課程整合進行教學必將成為一種趨勢,這還有待教師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加速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有效整合。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源清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