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教學應注重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通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發展的動力,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寫作的自信,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習作教學 多元評價 激勵 興趣 自信 能力
《課程標準》強調:“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查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重視習作教學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創設良好的寫作氛圍。
一、重視教師評價中的激勵因素
1.教師要不吝嗇在作文本上寫下鼓勵的話語
鼓勵是點燃信心的火花。教師每一個微小的評價都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一個肯定,讓學生有了信心;再一個肯定,讓他(她)會覺得自己能做好寫作這件事;接二連三的肯定,他(她)會進一步相信自己有能力寫好作文。
如班上某同學的日記評價都是“優+”,我就寫下:“你這么好,日記老是優+,真羨慕你!”正是老師的賞識,激發了她的寫作興趣,提升了她的寫作能力,這位學生連續幾次參加作文大賽,都獲得了二等獎。
對于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更應鼓勵。如三年級一位學生寫文章不用標點,我的評語是:“寫得挺好的,但如果把標點標上,別人就會讀得更清楚了。”慢慢他會在寫作時用上標點,雖然還不夠準確。于是,我寫下評價:“會用標點了,有進步!”同時在班上表揚他。
2.教師要重視公開表揚
重視公開性的評價,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寫作,取長補短;另一方面讓受表揚的學生獲得寫作上的愉悅感與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內在動力。
對于學生來說,每周一節的評講日記與作文課是最開心的事。我總會把全班寫得好的學生的名字響亮地讀出來,每次都有3/4的學生受到表揚。聽到自己的名字被老師念出來表揚時,他們寫作的興趣與自信開始慢慢形成。更讓他們高興的是老師的進一步點評。我會把寫得精彩的詞句讀出來,再美美地夸上幾句,如:“同學們在作文里寫了好多好詞佳句,像李同學寫道:‘黃槐的花開得像菊花那么黃,兩朵花連著真像是一對雙胞胎。’多有想象力,對比得多好呀,我就想不出來。你們聽他還有一句:‘我們還在荔枝公園看到了彩虹,那可不是掛在天空上的彩虹,那是從地里長出來的彩虹。’地里也會長彩虹,多神奇呀,那么形象地把我們看到的澆花草的噴水被陽光照耀的情景寫下來。真棒,真該給他掌聲。”正是老師拿著放大鏡發現學生的一個好標點、一個好詞、一個好句,并及時肯定和表揚,才讓學生迸發出更高的積極性。
3.教師要重視面批
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在習作中出現的問題有些不具備共性,因此,我特別重視在每次的習作中,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對一部分學生進行面批,肯定他們進步的同時,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鼓勵他們好好修改,并將修改稿中精彩的部分在班上朗讀,讓學生嘗到修改的甜頭。
二、重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1.培養學生自我修改和評價作文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可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做好引導,教給他們修改作文的方法。
學生雖然沒有什么寫作上的理論,但從學生的角度評價文章,更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更能保護他們的童心,張揚他們的個性。教師要教會學生從審題、表現手法以及字、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作文的方法,鼓勵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并寫出簡短的自評。學生的評語從“我覺得我自己寫得不錯,就是有一些錯別字,我一定改正”到“我覺得我能從神態、動作中描寫出人物的特點”,可見他們的習作能力在不斷提高。
2.在互評中取長補短
互評可以是同桌評,好朋友評,隨機派到的同學評;也可以是在小組里朗讀后組員評。學生互改作文常令他們興致勃勃,他們改起來可比老師仔細多了,儼然老師模樣,有板有眼地精批細改;改完后互相交流,進行修改。“你寫得真好,加油!”“你可以多寫些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會更具體。”“你的文章寫得真棒,你是中國的安房直子!”來自同伴的鼓勵會激發他們更大的寫作自信。
互改也可以是各組選出一篇在班上進行PK,有時PK的是優秀習作,有時PK的是有進步的習作,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受到肯定的機會。學生在七嘴八舌的點評中,不就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嗎?
互改還可采用大家評的形式。讓寫得好的學生在班上朗讀,同學各抒己見給予評價,這常常會使上臺朗讀的學生感到自豪,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其他學生也會在羨慕中暗暗使勁,希望下次上臺的是自己。因此,要避免常勝將軍唱獨角戲,應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不是寫作尖子的學生也冒冒尖。如四年級的黃同學學習態度不是很好,有時拖欠作業,可寫日記卻挺認真,我們可以從她的《2008年我做得最棒的一件事》中找到答案:“開學很久了,我做得最棒的一件事是寫日記。我寫了一篇日記叫《拔牙》,把我拔牙的事都寫下來了。老師還叫我到講臺上讀給同學們聽,同學笑了,我也笑了。所以,我覺得寫這篇日記是我做得最棒的一件事。”
3.讓學困生當習作修改老師
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提高寫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綜合調教的過程,其中,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是最好的方法。針對學生總喜歡幫老師做事的特點,可以換個形式,讓學困生當“習作修改老師”。讓他們閱讀班上同學的習作,并給出定級評價,有時也寫寫評語。這樣的事,學生樂意做,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
當然,讓學生自評、互評、大家評,教師也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通讀評閱,對每次習作有一個指引與總體的評價。學生是不能替代教師應做的功課的。
三、重視學生習作結果的多種呈現方式
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文結果的多種呈現方式,如頒發優秀范文表揚信,張貼“我是小作家”評價表,辟“優秀作文展”專地,指導學生做“我的佳作集”,鼓勵學生參加作文競賽,幫學生投稿等。當在班上宣布某學生的習作被登在報紙上時,其他學生都受到激勵。如班上的徐同學,平時學習較懶散,但他卻悄悄地問我:“老師,我的作文能登在報紙上嗎?”“只要你認真寫,行的!”
讓學生編寫自己的《習作集》,學生們很是投入,有的不僅打出文章,還在每篇文章后都寫上創作談。如馮同學在學期最后一篇自由寫中,寫了一篇兩千多字的童話《一只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兔子》。在創作談中,她寫道:“在完成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寫作水平其實很差,情節并沒有很大的變化,想象很不合理,但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故事,是自己寫出來的,所以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吧。或者,我的這篇童話在六年級水平是差不多了,可是,我希望有更大的進步。不知道它是怎樣變化過來的,從只有八百多字,到一千多字,再到兩千多字,都是一個好大的飛躍吧。當我敲完這個故事的最后一個字,我懂得了什么呢?這篇童話是我寫文章來寫得最多的了,但比起一些大作家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渴望自己可以寫出更好的故事,真的,起碼情節要比這個好一點。希望老師會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讀出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自信,以及寫作給她帶來的快樂。
重視習作教學中的多元評價,體現了新課標中的“合作、探究、自主”理念,把更多的發言權交給學生,學生得到的就是一份興趣、一份自信和一份發自內心的喜歡。將多元評價引入到小學寫作教學,不僅釋放了教師,更把習作變成了一個師生互動的游戲。讓學生喜歡上寫作,快樂地寫作,這是教師最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