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命題要注重外表的美化,關注學生情感,力求體現人文性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變化和發展。”因此,試卷命題應體現出人文關懷,消除學生緊張和恐慌的答卷心理,使學生感到題目既有趣又輕松,縮短學生與試卷之間的距離,把測試變成極富情趣的智慧之旅。因此在編制試卷時,教師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消除他們對測試的恐懼心理,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如在試卷的開頭部分附上一段熱情洋溢的引語,像“學習了‘表內乘法’這一單元,相信你會有很多收獲,請你來試一試吧!”或者在試卷中穿插一些友情提示,如“仔細看,你會有更多收獲!”或者用一些諸如“加把勁,快成功了!”的激勵話語以及“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需要再檢查一遍呢?”的總結語。這些熱情的話語必將縮小試卷與學生的距離,有益于學生調整好考試狀態,發揮出正常水平。
二、試卷命題要立足于生活,關注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體現應用性
《數學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教學要求。它不僅要求選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還要求“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學習的機會”,使學生明白很多數學問題本身就是人們從生活實踐中發現和提煉出來的,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如筆者以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編了一道題目:小明的爸爸這幾天不知道吃壞了什么,腸胃有點不舒服。檢查后,醫生給他配了諾氟沙星膠囊。只見外包裝寫著:0.1g×12片,一次0.1~0.2g,一日3~4次。請學生思考小明的爸爸一天最少吃幾粒,最多吃幾粒?類似這樣具有故事情節的題目能使學生讀起來感到非常輕松,在實踐中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試卷命題要注意題材的選擇,體現實踐性和趣味性
在數學試卷中,教師應設計一些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試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感到題目既有趣又輕松,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答題。如四年級數學試卷中的一道題目:“找出下面一段話中有幾處錯誤:小明在日記中寫道,清晨6:30,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起來,用了大約10小時的時間刷牙、洗臉,接著吃了150千克的面包,然后背著2克重的書包,飛快地向800千米外的學校跑去。”該題目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出錯誤的地方。這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題型,使學生在快樂中完成了考試,體驗到了數學的有用性和趣味性;又如五年級數學試卷中的一道操作題:畫對稱圖形,讓學生在對稱軸的另一半加畫半圓、三角形之后,使完整的畫面成為一個笑瞇瞇的人頭像。這道題目形式靈活,圖文并茂,既調節了緊張的考試氣氛,又為考試增添了幾分情趣。這些題目既為學生創設了充滿情趣的問題情境,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把考試的過程變成收獲樂趣的過程,把考試變為極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新課程理念下的試卷命題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就能使學生的學習評價和教師的教學和諧統一,就能真正把課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實處。因此,教師必須全面地分析傳統命題,摒棄封閉、單一、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試卷命題形式,不斷改進命題的形式和內容,使測試評價在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同時,更關注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