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心態是指學生在作業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的反映,包括對待作業的興趣、信心、責任感等。作業心態的正常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業行為和作業質量的高低,以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終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師在盲目地進行題海戰術,不僅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而且導致了學生異常作業心態的形成。因此,對學生進行作業心態正常化的疏導迫在眉睫。
一、作業心態異常問題產生的原因
除學生個體的主觀因素外,學生作業心態產生異常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學習條件和寫作業時的客觀環境造成的。
目前,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大部分學校只重視升學率。于是,教師不斷地增加作業量,提高作業要求,學生只知道埋頭做題;另一方面,受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限制,有些教師使用不恰當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學設計、教學方案的實施都偏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教師偏愛優等生,冷落和譏諷差等生,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上述原因使學生厭學、拒學,形成了不健康的作業心態。
二、解決作業心態異常問題的對策
要想解決作業心態異常問題,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增強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能力。具體對策有以下幾條:
1.作業設計科學化、系統化
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把握好作業的度,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密度
教師要根據在鞏固練習中多練、在復習練習中精練的原則,既要考慮差生“吃”得了,還要考慮優生“吃”得飽。必須糾正以往一味地講究作業密度,盲目加大練習的錯誤做法。
(2)難度
一般來說,預習性作業要有一定的難度;鞏固性作業不超過新知范圍,達到消化、鞏固、運用新知識的練習目的;復習性作業應增添一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練習。
(3)廣度
即注意知識點的覆蓋面,以便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
(4)梯度
即把作業題目中基礎知識與深度知識按照知識梯度,分成幾個遞進層次,依次進行練習。
2.作業布置層次化
教學需要因材施教,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優等生會感覺“吃”不飽,智力發展受到不利影響,容易產生自滿情緒;而差等生會覺得壓力太大,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在作業布置上,教師可以設計必做題和選做題,實行分層練習。必做題作業的設計要滿足學生最基本的練習要求,而選做題則可以提高要求,設置一些綜合性強或含有一定解題技巧的練習。
3.作業批改方法靈活化
(1)學生自改
學生不僅要會學習,還要學會自我檢驗、評價和修正。學生自改能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和出現錯誤的原因,并及時改正,這種做法能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學生互改
互改可以由個人改,也可以由小組改,讓學生學當“小老師”“小大夫”,學會診斷、治療和講評。有時教師會意外地發現,在擔任此項任務時,學生常常態度認真,能仔細分析和思考問題,有較強的判斷能力。
(3)師生共改
一是師生集體批改,對于個別較難的習題,或帶有普遍性的錯誤可采取集體批改的方法;二是對較差的學生可采取面批面改。在面對面批改時,教師要注意防止出現矛盾、感情對立的情況,慎重選擇面對面批改的時間和地點。
(4)教師全批全改
凡是單元小結性作業、期中階段性測試或學生容易出錯、不易掌握的內容的作業,均應由教師逐個審閱、批改,以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在批改中,教師應特別注意運用一些批改信號。如對優等生的錯題可打上醒目的“×”以示警戒;對差等生的錯誤部分先劃上“____”,并打上“?”,寫好批語,注明錯誤的原因,這樣,有利于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江西省臨川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