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學課程改革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數學教學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中,去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筆者認為,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情境”生活化
“數學情境”是聯系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紐帶,是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橋梁。在教學中,筆者注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開動腦筋、開闊視野,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創設玩撲克牌的游戲,把枯燥的數學加減運算融入到玩撲克牌的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加減法的運算。學生個個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發散了思維。
二、“方法”生活化
數學教學方法的生活化是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教師只有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1.觀察生活數學
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取生活中的數學實例,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深切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筆者先讓學生搜集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然后模仿它們的樣子,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課堂上,學生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各種各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如墨水瓶盒、煙盒、牙膏盒、粉筆盒等。筆者趁機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總結出:長方體或正方體有6個面,長方體相對的面一樣大,正方體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8個頂點等特點。在準備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直觀感知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征,所以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便能總結出它們的特征,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2.創設生活數學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十分重要,因為這些生活經驗不僅是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他們可以通過這些生活經驗,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中,創設生活數學情境就是模擬生活、再現生活,使課堂教學更貼近現實生活,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數學化,創設能激發學生聯想和思考的生活情境,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
3.走進生活數學
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態度分析周圍事物的能力,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三、“運用”生活化
只有把數學應用到實際中,才會使數學變得富有生氣,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樹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所以,數學教師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的機械化教學,應該把數學練習的“機械演練”轉變為“生活應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現代教育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只有努力使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數學,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把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貫穿于教學始終,才能使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互動中,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湖上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