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新理念,吃透重、難點
1.主體教育的理念
一堂真正的優質課不僅要教師“教”得好,還要學生“學”得好。以往的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經常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讀”,條分縷析、包辦代替的現象比比皆是。如今,我們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過程教育的理念
教師應該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沒有過程的結果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真正的知識傳授應是讓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真相”,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例如《白楊禮贊》的一個難點是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而應該分步驟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揭開這一謎底。
3.互動合作的理念
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在課堂上,僅憑教師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也應該積極地參與教學,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來搞“活”課堂。
二、積極鉆研教材,確定重、難點
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結構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其次,教師應積極鉆研教材,對教材爛熟于心,了解教材體系、單元篇章的學習重點,初步確定教學的重、難點。例如《百草園》是初中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懂得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寫作方法。因此,教師可以把《百草園》中細致、形象、有序、用詞準確的景物描寫作為教學重點,把對“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為教學難點;最后,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借助預習提示、課后練習和練習冊題目來確定重、難點,也不失為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三、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突破重、難點
1.導入
(1)意境導入法
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用意境導入,可使學生產生聯想或想象,如同身臨其境,受到心靈上的感染。如在教學《聽潮》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意境導入法,恬靜、平和的美妙音樂聲能把我們引入風平浪靜的大海邊,去欣賞大海靜謐的柔美;巨浪排空擊岸的聲響把我們帶到驚濤拍岸的大海上,去領略大海發怒時的雄壯美和陽剛之氣。這段話能引起學生對“睡著的大海”與“醒時的大海”的極大興趣,從而進入學習狀態。
(2)懸念導入法
在講授課文前,教師可以有意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產生種種疑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如在教學《楊修之死》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懸念:楊修的父親楊彪救過漢獻帝的命,是漢室名臣,而楊修本人又機警過人、才智不凡,是個大才子。對這樣的名門之后兼大才子,曹操為什么會殺了他呢?這種懸念能幫助學生理解曹操殺楊修的原因,突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
(3)欣賞插圖導入法
介紹形象、直觀的課文插圖是課堂導入的另一種方法。如在教學《祝福》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祥林嫂的畫像,再讓他們說說祥林嫂的特征。在學生欣賞完插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魯迅是怎樣刻畫這一形象的?”這正是文章的重點所在。
(4)同類比較導入法
將同類事物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求鑒別,在鑒別中明本質。如在教學《范進中舉》時,教師就可以以沒中舉,一生窮困潦倒,終成科舉制度犧牲品的孔乙己來導入課程。
2.設問
問題教學,即教師對課文作一番仔細、透徹的分析,找到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從而使課堂的教學重心放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這個“關鍵問題”既能帶動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又能使閱讀教學有序地進行,把重、難點貫穿其中。例如《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可以“人物出場”這一關鍵問題去質疑、探究和發現作者描寫人物的特殊方法——“雙向交流”的寫人法,再從寫法中分析人物的形象。
3.板書
板書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工整簡潔,能夠把課堂講授的重、難點表現得一目了然;另外,有的板書既新穎、醒目,又美觀,能夠創造美的情境,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利用板書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法。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