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戲言,現代人的肺已經成了永不清洗的“吸塵器”,“肺臟”這兩個字完全可以倒過來,叫做“臟肺”。
最易臟、最脆弱的器官
肺的構造就像一個空氣過濾器,把大氣中的氧提煉出來輸入血液,并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去。與身體的其他臟器相比,肺是唯一一個直接接受外部環境氣體的臟器。汽車尾氣、煙塵污染、塵埃揚灰……不經阻攔都直接進入了肺部。所以,傳統中醫也將肺稱為“嬌臟”——嬌嫩的臟器。肺具備一定的自潔能力,“清掃”這些有害物一是靠呼出,比如咳嗽,就能將有害物質直接呼出體外;另一個就是排痰,通過肺臟的分泌物,將有害物質包裹住,排出體外。
肺部四大污染源
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習慣都對肺有影響,很容易在肺上留下“污點”。如果不注意,這些“污點”就可能變成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甚至肺癌這樣的“頑固性污漬”。那么,哪些因素最容易傷害肺部呢?
吸煙。在肺功能的“天敵”排行榜上,吸煙位列榜首,一支煙被點燃至燒盡,至少能產生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已被確認有69種為致癌物,包括尼古丁等生物堿、多環芳烴、重金屬元等。它們能輕松侵入肺部,將呼吸道上皮的纖毛破壞掉,這些纖毛是呼吸道的“清道夫”,一旦被破壞,保護作用會差很多。
空氣污染。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可能將漂浮的顆粒、有害氣體帶進體內。雖然肺葉上排列的細小纖毛能將一些污染物、細菌清掃出去。但如果長時間處于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即使再堅強的肺,也會受不了。“空氣污染地圖”繪制者之一、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專家阮清鴛表示,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人們患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幾率明顯高很多。比這更糟糕的是貌似干凈、清新的室內。部分公共場所室內空氣污染程度,相當于室外污染的4—5倍。很多在寫字樓工作的人會頭暈、胸悶、眼干、記憶力減退。
疾病。直接侵犯呼吸器官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乃至肺癌等。好多傳染性疾病,首先會侵犯肺,比如說非典、甲流等。在日常生活中,感冒后會持續不愈,很容易出現慢性炎癥反應,并進一步導致支氣管哮喘和慢阻肺。某些病還會使肺的結構發生變化,比如,長時間抽煙的人,生了病不容易抵擋,如果得了慢性肺氣腫、哮喘的話,可能會轉成肺炎。
藥物。人們較為熟悉的是藥物對肝、腎等器官功能的影響,其實肺也在其中,屬于容易遭受藥物傷害的器官。以藥物性肺炎為例,多為藥物過敏所致,如青霉素等,癥狀主要有低燒、頭痛、咳嗽、氣急、胸悶、多痰等,大多在停藥后才能消失。而哮喘、肺纖維化、肺栓塞等也多半由藥物引起。
幾種天然“去污劑”
如果把肺比作一件臟衣服,那么一般的灰塵、細菌可通過肺葉上排列的細小纖毛清除,就像清水洗去衣服上的浮塵一樣。但是吸煙和日常生活造成的自由基,就像是油污,已經浸透入這件臟衣服的纖維之中了,不用特別的“去污劑”是沒辦法清洗干凈的。
肺喜“濕”不愛“干”。中醫強調,肺喜潤而惡燥,秋季氣候干燥,最容易損傷肺,因此,這一季節尤其要注意對肺的保養,一定要給它足夠的水分。一年中最佳養肺季節是秋天,即立秋到立冬,每天保證喝水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潤滑。
給肺吃點胡蘿卜和蘋果。這是個既方便又廉價的護肺方法。肺部“受傷”多是因為支氣管黏膜受損,胡蘿卜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加倍分解為維生素A,可以保護黏膜細胞,防止其受細菌傷害。蘋果皮中的果膠和抗氧化物能減輕肺部的炎癥反應。那些吃蘋果最多的人,得慢性含痰咳嗽的機會比吃蘋果最少的人要低33%,這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
主動咳嗽“清掃”肺部。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氣清新處深呼吸,在深呼吸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后咳嗽,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后進行數次正常呼吸,只要每天堅持,肺部可保持清潔。
40歲以上定期查肺。40歲后,肺功能開始下降,但早期沒有任何癥狀。因此,有5類人必須早些進行肺功能檢查:長期吸煙者、慢性咳嗽和咳痰者、呼吸困難者、在粉塵環境工作者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同時,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減壓、禁煙,都能提升肺部免疫力。肺功能檢查沒有創傷,你需要做的,只是用力向儀器中吹一口氣。完成一次常規檢查,只需3—5分鐘。
霧霾天勤清洗口鼻。霧霾天時,別做長跑、踢球等劇烈運動,易使肺活量增加,從而導致人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并盡量遠離馬路。大霧天如果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簽蘸點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鼻腔。
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家里會有廚房油煙污染、家具添加劑污染等,如不通風換氣,污濁的室內空氣同樣會危害健康,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注:因個人體質差異,養生效果會有所不同,本文僅供參考。)編輯/王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