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大自然的飛瀑流泉讓人流連忘返,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印滿愛她的人的足跡。在作家的筆下,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都頗具詩意,僅僅是那淡淡的白花也散發著迷人的風采,來,一起去欣賞吧!
【美文賞讀一】
內蒙風光(節選)
□老 舍
扎蘭屯真無愧是塞上的一顆珍珠。那么幽美那么明媚,也沒有天山萬古積雪的氣勢,可是它獨具風格,幽美得迷人,它幾乎沒有什么人工的雕飾,只是純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誰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誰也不能否認它處處美麗。它沒有什么石碑,刻著什么什么煙樹,或什么什么奇觀。它只是那么淳樸的,大方的,靜靜的,等待著游人。沒有游人呢,也沒大關系。它不有意地裝飾起來,向游人索要詩詞,它自己便充滿了最淳樸的詩情詞韻。
四面都有小山,既無奇峰,也沒有古寺,只是那么靜靜地在青天下繡成一個翠環。環中間有一條河,河岸上這里多些,那里少些,隨便地長著綠柳白楊。幾頭黃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陽光的地方低著頭吃草,并看不見牧童。也許有,恐怕是藏在柳蔭下釣魚呢。河岸是綠的。高坡也是綠的。綠色一直接上了遠遠的青山。這種綠色使人在夢里也忘不了,像細致地染在心靈里。
綠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橘梗,還有許多說不上名兒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開著各色的花,吐著各種香味,招來無數的風蝶,閑散而又忙碌地飛來飛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隨便坐在綠地上吧。風兒多么清涼,日光又那么和暖,使人在涼暖之間,想閉上眼睡去,所謂“陶醉”,也許就是這樣吧?
夕陽在山,該回去了。路上到處還是那么綠,還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總看不厭。這里有一片蕎麥,開著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風里搖動的紅穗。也必須立定看一看,平常的東西放在這里仿佛就與眾不同,正是因為有些蕎麥與高粱,我們才越覺得全部風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親切???,那間小屋上的金黃的大瓜喲!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來也沒有看見過!
是不是因為扎蘭屯在內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說成十分呢?一點也不是!我們不便拿它和蘇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話,最公平的說法便是各有千秋?!疤焐n蒼,野茫茫”在這里越發顯得不恰當了。我并非在這里單純地宣傳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矯正以往對內蒙古的那種不正確的看法。知道了一點實際情況,像扎蘭屯的美麗,或者就不至于再一聽到“口外”“關外”等名詞,便想起八月飛雪,萬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品讀
扎蘭屯沒有名勝古跡吸引游人,但它淳樸大方的美令人仿佛身臨其境。“黃牛、白羊、綠草、金黃的大瓜、密密的白花……”,這些五彩斑斕的顏色,這些平平常的事物,令扎蘭屯如珍珠一般散發著光彩,在細細的描述中,那種樸素的美醉人心底。
【美文賞讀二】
唱給大漠的歌(節選)
□周彥文
“剪不斷,理還亂”,是牽魂線。
我愛大漠,因為她埋著我童年的夢幻。
光屁股的一伙,魚貫地從高高的沙山上往下“蹴溜”,這是大自然為我的童年預備的滑梯。哈哈笑著站起身來,抖落掉屁股上的沙粒,又向上爬去。一次又一次,這坐不膩的“沙飛機”。
想讓另一座沙山上的小朋友一道來玩嗎?喊啞嗓子他們也聽不見,離得遠。松軟的沙山發不出回音。不過,只要抓起一把黃沙,向天揚去,對方看見這“小瀑布”,便會趕來。你打過這“沙電報”嗎?
風,早已把塵垢吹向遠方,留下的是晶瑩光潔的沙粒。和煦的太陽撫照著,沙海閃著一片柔光。我們用沙來掩埋自己胖乎乎的雙腿,圓鼓鼓的肚子,怪舒服的。后來才曉得,這是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沙療”。怪不得,大漠里的娃娃一個個壯實得跟小牛犢似的。
刺猬、狐貍、跳犢子,常在沙笆拉爾里出沒。沙笆拉爾是些長著灌木叢的沙灣。沙蒿、檸條、母柳長得都很茁壯。跳犢子,后腿比前腿有好幾倍長。逃跑時常常不情愿地翻著跟頭,很容易成為我們的俘虜。
大人卻對我們的收獲不屑一顧,他們把羊毛衩子,羊毛或棉線織成的口袋,中間開口。背在肩頭,手拿一根長長的鐵棍兒,在沙丘上到處“鉆探”。那是在尋找跳犢子的窩。這小東西也知道“深挖洞,廣積糧”。掘開一個窩,經常能得到五六升沙米或糜子哩。
冬天,一場大雪把沙漠變成玉潔冰晶的世界。色彩斑斕的沙雞,成片成片地飛著。它們失去了覓食的地方。于是,我們掃出一片場子,埋好用馬尾做的“煞扣”,撒幾粒紅紅的糜子作誘餌,專等沙雞來上當。運氣好,一天能套住二十幾只。這營生,現在還有人做。沙雞是出口的美味飛禽。
……大漠喲,有多少關于你的回憶,牽惹著我童年的情思!
品讀
在作者的筆下,廣袤無邊的大漠,記錄著“我”兒時的快樂。“沙飛機”“沙電報”……一個個新鮮的游戲,襯托出生活在沙漠里的兒童的快樂生活,也寫出一代代大漠人對這塊土地的愛。
結束語
大自然的美景如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得快,年長時讀得慢,一幅幅美景讓人類讀了千萬年也沒讀完。風景依然那樣虛懷若谷,只有用心讀她的人才能欣賞到她獨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