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常有用數字的詩句,讀起來別有一番情趣。如一首短詩中含有十個“一”:“一帆一槳一漁舟,一位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勾勒的是一幅江秋獨釣圖。還有含有十個數字的,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描繪了一派田園風光。
用數字寫詩聯的,還不是最佳的,那些含有數字運算的,才令人叫絕。如: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上下聯各含有一句乘法口訣,烘托出一片祥和的氣氛。
那年乾隆舉行了一次千叟宴,共有3900多位老人參加,其中最老的一位是多大年紀呢?請你根據下面的數字聯來算一算:
花甲重逢,還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眾所周知,60年為一“花甲”,杜甫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上聯可列成一個算式:60×2+3×7=141;下聯也可列成一個算式:70×2+1=141。原來那位老壽星竟然有141歲。
最有名的可作數字運算的古詩,當數蘇軾的《百鳥歸巢圖》配詩了: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哪來的百鳥呢?原來是這樣算出來的:1+1+3×4+5×6+7×8=100(只)。這首詩匠心獨具,猶如智力游戲,妙趣橫生,啟人心智。其意在借題發揮,揭露封建社會之黑暗以及官吏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