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幸修來的緣分,成為他的學生,成為他的同事,相識相處相交到知己,是那種亦師亦友的知心朋友,與他,一位說不好普通話似乎也不甚求上進的農村老師。
小學讀到四年級數學還是總難考及格,特別怕上數學課,一算起枯燥無味的數據,找起條件問題頭就發暈,像患有恐“數學符號”癥,對總愛躲躲藏藏、繞來繞去好像故意捉弄人的暗示非常反感,認為不夠光明磊落,在玩陰招。升五年級要換新數學老師,是從別的學校調來的,聽說他的數學教得如何如何好,學問怎么怎么深,所以才調來教我們畢業班,倒想聽聽他的課。第一節課,踩著鈴聲匆匆趕進班的是位四十出頭黑瘦高個的男老師,一頭大汗,短袖白汗衫被汗水貼在身上,站黑板前不停地用肩上搭的毛巾擦汗,褲腿卷得一高一低,哪像老師的形象,分明是種田干活的模樣。
“家里鵝跑了,好不容易找回來六只,再去找,好不容易從水溝旁趕回來四只可發現原來的六只又跑掉三只”。我們一下替他擔心起家里的鵝。“你們看把我熱的,照這樣下去十只鵝得找多少趟?”他看看我們,等我們說話。
“不要找,到晚上自然會回來”。我雖小聲說還是被他聽見。
“是嗎,看樣子這位同學也遇到過類似的事,那就不找,那就晚上守籠待鵝吧”。他一笑引得我們大笑。“我們來上課”。接下來給我們上列方程解應用題,沒想到這節課我感到數學挺有趣,數學課可以講生活中的事,后來知道這也是一種新課導入法,由學生熟悉的生活而進入新知識傳授,自然、親切,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數學能解決現實中遇的難題,比如找他的鵝。幾十年過去我仍能清楚地記住他教我們對付頭痛的繁分數的順口溜,叫 “繁分數你不要怕,再長都可當作除法化”。一下清楚數學還可以這么學。不久對數學有了新的認識,因為他說數學是一門“算術”,能培養出人聰明的大腦,生活離不開算計和心術,一個國家更不可缺少會算術的人才。
在他手上學了一年的數學,升入初中,我逐漸喜歡上數學且成為學科中的強項,在決定人生命運的考試中數學幫了我大忙,我以差一分滿分的高分擠過那道門檻,成為小山村里第一位吃皇糧的人。感謝我的數學老師。
分配時,說不清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我和他又同時進了一所學校,不管是他被調進還是我被分配,成為同事是事實。
因年輕,時間不長初為人師的新鮮和激情潮水般退去,對單調重復的教書生活開始感到乏味厭倦,心萌雜念,無法寧靜,打不起精神,而且好高騖遠,老想出去闖蕩闖蕩,把夢想寄予南方,把熱情投向仕途。常曠課,課上得讓學生家長意見不少,班級管理失誤頻頻。他跟我旁敲側擊地談過幾次,但不被我接受,甚至有種“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鄙視。因為我對他熱衷的教書種田絲毫不感興趣,認為他一有空就翻山下秧田鼠目短淺,我不甘沉默于此,我有諸多不被他理解的追求,如愛情、工作、應酬、成功。
又一次碰壁,沮喪、懊惱之極,精神萎靡無心上課,一次他請我放晚學幫忙給油菜地澆水,他的老婆兒女都是農村戶口,靠辛苦種十幾畝田地養活,而且老婆有病,兒女又小,負擔重,這些都是我不愿重復的命運之路。晚上對飲,他指著一桌的菜自豪地說:“這些可都是自產,不花一分錢,小雞是你師娘喂養的,蔬菜是自家菜地種的,酒是收的糧食自釀的米酒。”挺自得其樂,吃吃喝喝說說,酒下肚,話多起來,說起他年輕的事,他在工作不到兩年就被鄉政府借調,可謂年輕有為前途無量。每天開會,收農業稅,迎接檢查,寫材料,忙得不亦樂乎。可一年下來不知做了什么,感到自己學的那點專業知識反而丟的差不多,人漸漸懶散要荒廢,加上性格之故,一看不對勁,干脆還是回校干老本行,自在,良心安穩,也過得充實有成就感。我抱怨他進取精神不夠,好不容易有機會,白白放棄,他反駁,說就是再熬幾十年干到鄉長書記又怎樣,要到退休年齡了,何況還需有一定的背景,否則很難,對于偏僻落后的地方出個把一般的干部沒多大作用,改變不了什么,要么有益于個人的生活和家族的榮譽,可要是能為本地培養出幾位人才那就不一樣,甚至能改變當地人的思想觀念,影響深遠。仗著酒勁我極力提出異議,其實就是心底強烈的欲望,我們倆一時都難說服對方,爭到難分難解處他突然用通紅的眼睛望著我發問:“你家上面有人嗎?古話叫朝中無人別做官。我是沒有政治背景,所以……人要能認清自己,你還年輕。”
我啞然,對酒發狠,最后跌跌撞撞地回到學校,一夜失眠,輾轉反側,反復掂量著老師的話,他是在用自己經歷的現實尖芒刺破我的夢,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一語點醒夢中人啊。漸漸地,我收攏心思,放進課堂,放在學生身上,放入書中,老師順勢利用主持教學這塊盡可能地安排我外出聽課、學習,提高我業務水準,因為老師認為我行。
在我教學逐漸出成績時,一向低調行事的老師做出一件讓教師們不理解、談論不休的事,他無故打報告辭去學校的教導工作。學校無奈便提拔我接任,為表示心存的感謝,我請他喝酒,星期天在我的宿舍里,這次他很高興,放得開,一改以往的少言寡語,和自己的學生跨越年齡代溝滔滔不絕談往事、人生、生活、甚至愛情。可能只有我一人聽到了他對一段愛情故事的回憶,那年他考入外地一所師范學校,有一位女同學看中他的吹拉彈唱、能說會寫和為人的真誠厚道,干部家庭出身的女同學活潑開朗直爽,主動向他表白愛情且憧憬兩人的美好未來,這些誘惑對一位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有致命的殺傷力,漂亮清純的女同學激起他青春荷爾蒙旺盛的分泌和對人生的追求,我記得當時他激動地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念念不忘的心情:“不喜歡好姑娘的男人肯定不正常。”可快樂的時光很快把他帶入兩難的處境,因為家鄉有父母為他張羅的對象,借放假他跟家里人提及此事,奶奶堅決反對,認定她選定的孫媳婦不會錯,他不得不割舍愛情接受婚姻,因為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感情深厚,不忍傷奶奶的心,更不能讓奶奶以命相拼,畢業后回來繼續從教,只是身份的改變,由民師而公辦教師。這次很少沾酒且不勝酒力的他喝了不少,要送他,不讓,說人高興酒就不多,有事也叫自食其果。從此他似乎生活在別人的視線之外。
再想起他是在批下來的退休文件上看到他名字,心驚難靜,怎么一不注意都到退休,好像他只發過熱還未發過光。我把文件收起來怕他看到傷心,好長一段時間后找機會在一個放晚學請他到辦公室才掩掩蓋蓋說出大意,他聽后長出口氣說跟他早算計好的一樣,這下可輕松輕松,為老伴兒女們做點事。我要請他去喝酒,他不同意,說泡杯茶談談最好。
我們坐在茶香里,隔著熱氣邊品茶邊聊天,他告訴我,他總結過一生,認為最失敗的事是沒有把兒女培養上讀書的路,不把子女培養好會影響當家長的情緒和做事,特別是從事教師這行。我知道他的兒女智商都高,只是在讀書時,正處意氣風發的他一心想成就事業,撲在謀劃事情,無心顧及家,錯過兒女讀書時段,等意識到已晚,兒女都荒廢學業,沒能考取學校,成為他的心病,好在能亡羊補牢,及時讓兒女們學會一門手藝,每每談及子女讀書和出息他都極力回避,可能這也左右了他日后的選擇。他再三告誡我在子女的學習上一定不能馬虎。談到他的晉升、為人和最終沒有被提拔,他一一道出原因,我感到我們的談話是在一次次摳他的傷疤,沒想到臨離開前老師仍沒有忘記用心靈的創傷為案例給我上人生的最后一課,這需要勇氣和誠心,我怎能不感激?
老師已去,但無法走出我的記憶,吾師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