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地勢,奮力直向上聳,仿佛競相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相比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美麗的百鳥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那些像鳶鳥一樣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心;那些整天忙忙碌碌、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吳均《與朱元思書》)
【角度點撥】1.祖國的大好河山處處美。2.體現了對山水景物的依戀,對黑暗現實的厭惡。3.育人需無痕──作者為了幫助友人改正錯誤(追名逐利,沉淪世俗),自己用游記的形式巧妙地讓友人自己領悟,真是不留一點痕跡。
二
五柳先生安閑沉靜,不好言談,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但不執著于對一字一句的瑣細解釋;每當讀書有所領悟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
生性嗜好喝酒,但因為家貧,不能經常得到。親朋好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備酒招待他。他前去飲酒時總是開懷暢飲,總是一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辭,從來不有意留下。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太陽都無法遮擋,穿的粗布短衣打滿了補丁,飲食簡陋而且經常短缺,而他卻能安然自得。他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為樂,抒發自己的志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角度點撥】1.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2.平淡自然和安貧樂道的境界。3.摒棄世俗,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4.物質貧困與精神富有對立統一。
三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一頓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飼養馬的人不懂得根據千里馬日行千里所需的食量來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所以特殊的本領和英武的體態不能表現在外面,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道:“天下沒有千里馬!”
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n愈《馬說》)
【角度點撥】1.優秀人才要有優厚的待遇。2.人才應毛遂自薦。3.領導者應善于發現人才。
四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深達數尺,腳上的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不能動彈,仆人用熱水澆洗(我的手腳),拿被子圍蓋(我),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里,主人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同屋的同學們都穿著繡花的絲綢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掛白玉環,左邊佩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明;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沒有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大概我的勤奮而且艱苦就像這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角度點撥】1.讀書應該勤奮努力。2.身教重于言傳。3.要有正確的苦樂觀。4.內心充實,志存高遠。5.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五
韓愈是唐代著名詩人,才華橫溢,聲名遠播,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不能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且生活不檢點,喜歡賭博。張籍結識韓愈后,發現了他的這一毛病,就一再寫信給他,直言不諱地提出忠告和批評,最終促使韓愈認識并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韓愈在給張籍的回信中表示:“當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他們的友誼并沒有因為開展批評而斷送,反而在這種批評中得以不斷地加深。
【角度點撥】1.知錯能改,善莫大焉。2.談交友。3.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謝珠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