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個走街串巷爆爆米花的老人。有一次和他聊天,他說現在整個小城算上他也還只有三個人在爆爆米花。他又說,20多年前,爆米花行業很火,那時爆一鍋3毛錢,一天下來能掙六七塊錢,絕對的高收入。現在不行了,機器生產的爆米花味道香,口感好,價格也便宜,人們很少再吃這口味單一的自制爆米花了,所以很多原來的同伴都改行了。至于他,因為年老體衰,沒有能力再去改行,只好有一搭沒一搭地干一天算一天,根本掙不了幾個錢。
相似的例子,一個補鍋的老人則徹底失業了。很多年前,無論城鄉,家家戶戶都用鐵鍋做飯。那時窮,鐵鍋漏了,就會叫補鍋匠補補,又能用上一陣子。老人就是補鍋匠,手藝很好,當年頗得鄉親們的稱贊。現在呢,家家戶戶開始用上了鋁鍋、不銹鋼鍋、不粘鍋、電飯鍋等等,鍋具五花八門,即使有用傳統鐵鍋的,壞了也不再去修補了。無鍋可補,老人又沒有其他活兒可做,沒有了經濟來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呀。”老人長嘆一聲,一臉無奈。
有一句老話,“一招鮮,吃遍天”。只是現在,這個社會發展得太快,原先令自己自豪、賴以為生的技藝,轉眼間就掉價了。不用三十年,三年都嫌太久。所以,對于不善進取的人來說,精湛的技能只屬于“此一時”而非“彼一時”。倘若不懂得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或提升謀生技能,恐怕多年以后,也只能會像這兩位老人一樣,空嘆時光飛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