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語文創新能力、整合能力、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實踐能力等。這些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必備條件。高中語文教育主要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新課改下,我國高中的語文教學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嚴重的制約著我國語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能力;高中語文教育;傳統應試教育;新課改
一、前言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語文創新能力、整合能力、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實踐能力等。小學初中語文的教育是對語文知識的積累,而高中的語文教育則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我國傳統的高中語文的教學一直不太注意學生綜合語文素質的培養,教學的方法一直是按照中小學教育的方式進行,也因此,許多高中生都感覺到了高中階段,語文能力很難得到提高,這不僅限制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與我國新課改的要求相違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高中語文的教育成為了擺在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新課改背景下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
傳統的語文應試教育已經明顯難以跟上我國新世紀對于高素質語文人才的需求,筆者根據相關的調查發現新課改下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方法與學生實際不符
當前,許多高中的語文老師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一味的求新求異,以便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保住自己的地位,但是卻忽視了對所教授的學生的具體情況的了解。比如,很多的老師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有很多的學生卻很難適應這種教學手段的變換,以至于很多的學生上語文課時常常走神,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厭學的情況,這不僅達不到改革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2.課堂缺乏活力,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重視
按道理來講,高中的語文應該是趣味性比較強的,但是,很多高中的語文課堂卻是死氣沉沉的,缺乏活力。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老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老師講為主,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很少有參與的機會,導致學生上課都是無精打采的,無法集中精神,另外,
一些老師課堂的筆記較多,許多學生只是忙于記筆記,根本無暇思考老師在講的內容,因此很難有發言的機會,這也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3.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很多語文老師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育理念比較落。對于新課改的要求無法理解,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面,他們認為,語文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以使學生能夠在考試中能夠得到高分,而常常忽視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整合能力、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培養以及視野的開闊。
三、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
語言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力”,而語文則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創新能力等的重要手段,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些老師為了顯示自己與時代同步的能力,常常不顧教學的實際需要,隨便使用多媒體課件,結果不僅達不到使用的效果,同時還使得許多的學生產生厭煩感,因為相比于傳統的黑板教學而言,多媒體教學輸入的信息量較大,學生需要記的筆記較多,很多的學生上課只能忙于抄筆記,根本來不及思考相關的問題以及體會課文的感情色彩。不過也有些課文是必須要借助多媒體課件才能讓學生領會其中意境的,比如,一些抒情的散文,詩歌等,描繪的東西比較抽象,這時候,老師就應該要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2.借助相關手段,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傳統的語文教學,不是讀就是概括意思,基本上比較沉悶,這是因為許多地老師都忽視了課堂趣味性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老師應該要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以使學生能夠寓學于樂,在輕松的環境中把握課文的主體內容,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筆者認為要想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取相關的手段,比如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包涵的情景進行表演模擬,或者是組織相關的游戲,或者是設定相關的主題讓學生進行辯論等。
3.轉變教學理念,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的目的在與培養全面的高素質的語文人才,因此,語文老師應該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深入專研新課改的基本標準和相關要求,結合相關的教材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以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生活教育,要求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外,還必須要注意教學的方法,使語文生活化。也就是說,要積極引導學生使語文的學習與生活結合,使生活成為創作的不竭的源泉,成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另一個重要學堂。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高中語文的教學是培養高素質語文人才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整合能力、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實踐能力等。本文主要對當前新課改下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相關的措施進行了探究,希望能為相關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鄭曉宇.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2.04:27.
[2]徐彬.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J].教育戰線.2012.1:86.
[3]田瑞.淺議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J].現代閱讀.2011.11:78.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