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做到提問的有效性,打造精彩課堂,關鍵是教師對課文主打問題的巧妙設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打問題,可以從課文題目、主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等四層面來進行設計。
【關鍵詞】設計主打問題;生成;精彩課堂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說:“提問得好即教得好。”因此,關注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應成為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必須重視的問題。如何設計科學合理的主打問題呢?
一、從課文題目層面設計主打問題
案例點擊:《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片斷
(閱讀全文后)
主打問題:能不能將文章題目改為《鄒忌諫齊王》?
生:可以,原因是都有“諫”,大同小異。
(大部分同學都謹慎地回答不行,至于為什么,很少同學能答出)
師:比較兩個標題:少了“諷”和“納”。
師:“諷”是何意?
生: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
師:為什么要委婉地勸呢?可不可以直言不諱地對皇帝說自己的看法呢?
生:不可以,因為伴君如伴虎。
師:你知道歷史上敢于直諫帝王的大臣有哪些?
生:有魏征、比干、屈原……
師:他們的命運如何?
生:大多命運悲慘……
師:直諫勇氣和忠誠固然可嘉,但付出的代價太大,相比之下,諷諫更顯出智慧:既讓圣上樂于接受規勸,又能保全自身,不啻為明智之舉。諷諫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教學反思:本節設計“能不能將文章題目改為《鄒忌諫齊王》?”這個問題,由“眼睛”――題目入手,引領學生自己去讀、去思、去尋求答案。由于同學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起來勁頭大,效率也高。這樣點撥引導之后,學生就對“諷”的理解加深了。
二、從課文主要內容層面設計主打問題
案例點擊:《從百草園到三味屋》教學片斷
(歸納事件之后)
主打問題1:“想一想,哪件事真有趣,哪件事沒意思?雙方展開辯論。”
生:“在三味書屋里念書不好玩,文不加點,意思深奧,沒勁!”
生:“在百草園里,美女蛇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翻蜈蚣更是危險之極,哪有無憂無慮的樂趣可言?”
生:“上課問‘怪哉’受老師訓斥,自討沒趣。”
生:“在百草園拔何首烏的根,弄壞了泥墻,要挨父母打罵”……
主打問題2:“少年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處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本質的區別?請大家各用一個字來概括兩地的生活,以顯示不同生活的不同本質。”
生:“百草園的生活特點是一個‘玩’字,三味書屋是一個‘學’字。學有理所當然的規矩約束,玩是無拘無束的。”
生:“在百草園可以學到豐富多樣的知識,在三味書屋只會背誦古板深奧的天書,沒用!……”
教學反思:本節課設計了兩個有關本課主要內容的主打問題,第一個問題引發了一場針尖對麥芒般的辯駁,于是各種犀利而真切的見解紛紛閃現出來。然而這樣針鋒相對的辯駁也難得出個水落石出的結論。這時,老師因時引入第二個問題,深入的思辨和激烈的爭論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文本的意蘊自然也就出來了。課文的重難點也就解決了。
三、從課文主題思想層面設計主打問題
案例點擊:《皇帝的新裝》教學片斷
(閱讀文本后,思考討論)
主打問題:故事中的每個人對“新裝”都看得很清楚,但那些大人為什么都不說出真相?
如果你是 ,你能對皇帝說明真相嗎?如果 告訴了皇帝真相,其結果會是怎樣?
(學生將故事中的人物逐一替換,發現故事里的每類大人都在此問題上碰壁了)
如果你想對皇帝說明真相,你將如何告訴他?
(學生踴躍,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很快又被學生們自己否定了,討論的結果是——沒有辦法。)
對皇帝隱瞞真相意味著什么?
生:名利、聲譽、錢、地位……
生:故事里的上層階級明知而不愿說,圓滑世故;中間階層明知而不屑于說,事不關己、麻木;處于社會底層的百姓明白了而不敢說,懦弱;還有沒有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判斷力人云亦云者不會說,無知。
生:我感受到了安徒生所表達的是:在強大的現實勢力中,良知的無奈。
教學反思:這個主打問題,重在揭示故事背后隱含的社會意義,即文章的主題思想。第一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在思考中認識各個階層對待“新裝”的態度;最后的一個問題,既需要學生結合形象意義的理解,又需要學生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圍繞“真相”展開討論,不僅完成了對安徒生寫作意圖的深入解讀,也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洗禮,發揮了該文章的德育功能。
四、從課文人物形象層面設計主打問題
案例點擊:《孔乙己》教學片斷
(在課文教學的深化階段)
主打問題:議議孔乙己這個人:一句話短評
從身份、外貌上的認識:
生: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是一個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有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的人。
從習慣、性格、命運上進一步的認識:
生:他是一個對人說話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酒客,是一個偷東西的、經常挨打、迂腐的人,是一個生活在極其冷漠的環境之中的人,是一個受到無情嘲弄的人,是一個精神和肉體上受到巨大摧殘的人。他迂腐、卑瑣、好喝懶做、偷偷摸摸、自命清高、麻木不仁。他身上還有善良天性等。
從人物塑造,從小說人物的典型性上深入認識:
生:他是一個沒有爬上去的讀書人,是一個人生的價值連十九個錢都不如的人,是一個在笑聲中出場,又在笑聲中凄然消逝的人,是一個可笑可憐的多余的人。
教學反思:“議議孔乙己這個人”所引起的,實際上是學生對《孔乙己》的整體性評鑒閱讀。這一 “主打問題”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高層次的課中活動、形成課堂教學良好的學習氣氛等方面表現出了足夠的力量。于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人物形象——孔乙己的形象在學生腦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要掌握好“提問”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優化課堂的“問”, “問”出學生激情,“問”出學生創造,“問”出課堂精彩。
【參考文獻】
[1]蔣金鳳. 自主問題學習模式中的主問題設計.《語文教學通訊》2011年第05 期.
[2]余映潮.說說“主問題”的設計.《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07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全南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