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感是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一種敏銳感知力,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標志。本文作者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理論聯系實際,簡要的論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感訓練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朗讀訓練;品味語句;激發想象
語感是在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成的一種直覺思維能力,是一種立體的感覺,是語文教學和其他人文學科區分開來的分水嶺,正如美術教學和音樂教學同其他學科的區別分別在色彩感、線條感和樂感上一樣。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只有加強語感培養,才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章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注重朗讀訓練是培養語感培養學生語感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坦言:“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必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吟詠誦讀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p>
語音是否準確、用語是否恰當和句子是否通順?語感強的人一聽就能一目了。因此,教師只有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吟詠誦讀,才能觸發學生豐富的語感。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著重把握“三大關”:
第一關:教師示范朗讀
葉圣陶認為:“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諸如七年級上冊的《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比較適合教師的示范朗讀,一般來說教師范讀前,應該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這樣學生會聽得更認真,往往對教師經典的朗讀油然產生美的共鳴。譬如:教師在講授朱自清的《春》時要應用輕柔、緩慢的語調和充滿喜悅的基調去朗讀,從而讓學生在教師范讀中獲取信息,感受春天的無限美妙,涌起朗讀的欲望,達到學生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境界。
第二關:指導學生朗讀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必須科學指導學生自己參與朗讀,并且要求學生在誦讀時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充分調動他們的多感官功能,抑揚頓挫的投入到誦讀之中,讓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受更細膩、更真切,產生審美效果。當然朗讀方法應該豐富多彩,齊讀、小組讀和學生個別讀務必有機結合,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組織朗讀比賽,學生的朗讀會熱情高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關:注重理解感悟
學生朗讀課文不但要讀得有聲有色,而且還要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筆者在講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時,引導學生反復有表情地朗讀,通過朗讀技藝指導,尤其是重音的處理,讓學生理解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實踐證明:學生認真參與,積極投入朗讀,教師在緊要處稍加點撥,學生往往體會得很快,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精心品味語句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
學生的朗讀既是一種口頭語言活動,也是一種講究吐字、表情達意的藝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依據語境,解讀語意。譬如朱自清的《背影》,在寫到父親“走過去”買橘子的“背影”時,文中的語句給千萬讀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在“那肥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的一連串鏡頭中,深刻地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有了這種真情實感的體會,學生在朗讀文段時,語感便可應運而生了,從而擺脫了那種“為朗讀而朗讀”的心理,更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其次,聯系生活經驗,體會文句意蘊。學生要獲得真切的語感,就要切身體察分析,把耳聞目睹的語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體驗聯系起來,有的放矢的讓他們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真切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譬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朱自清筆下的“春”時,要求學生也聯系自身的對春的盼望、春來的歡欣,以及對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回味經歷,這無疑是學習《春》所不可缺少的經驗基礎。
三、善于激發想象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動力
青少年朝氣蓬勃,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必須重視引導學生調動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一般而言,所有成功的閱讀都是一種引人入勝的審美想象性活動,因為作者用文字表達的內容與自己心中所要表達的意蘊總會有一定的社交距離和情感距離。這種距離,從本質上說是由語言的局限性造成的。但這種局限性也給閱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可謂言雖盡而意無窮,對文學作品主題的理解和一個簡單場景的感悟也需要展開想象的。所以,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在腦海中“復活”這些場景,諸如人物的外貌、所處的時間、地點、動作等。其實,這些不僅僅是對作品內容的簡單復原,它還包含著學生的許多創新。誠如法國作家薩特所說:“閱讀時,你在預測,也在等待。你預測句子的結尾,預測下一個句子,預測下一頁書,你等待它們來證明你的預測是否正確?”假如讀《賣炭翁》,設想一下主人翁的眼神是炯炯有神還是焦慮不安?設想一下他的身姿,是挺直的脊梁還是彎弓般的駝背?還有他的頭發、臉色、手指、著裝等。在這種閱讀狀態下,學生的創新和作者的創作齊頭并進,相得益彰,達到創新與欣賞合為一體,閱讀的愉悅和收獲美不勝收。
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感能力的培養是實施有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它對于改革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務必銳意進取,勇于探索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奧秘,切實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為新課程改革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大興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