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文化瑰寶,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粹。它以其精煉簡潔的語句,動人的情感傳承至今,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璀璨耀目的一顆明星。初中語文精選了幾十首古詩詞,都是語言通俗、朗朗上口的佳作。然而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年代久遠,多數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較為吃力,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詩歌文化呢?以下就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談談多年我的幾點看法。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習古詩詞可以豐富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對于進行有效古詩詞教學至關重要。學生只有對古詩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特有的意境,才會有意識的去學習積累古詩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開展一些“鑒賞古詩詞”活動,讓每個學生選定自己喜愛的古詩詞,就詩詞的作者、內容、情感、及寫作背景進行鑒賞講解,讓其他學生都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都積極進行材料的收集、多媒體演示課件的制作,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而且還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學生喜歡表現、喜歡攀比的心里,還可設計一些游戲式的活動,如古詩詞接龍、古詩詞知識競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智慧和潛能。
二、挖掘古詩詞中的審美因素,進行審美教育
普希金說,“詩人,用言詞把人心照亮”,喚起人們的“善良感情”。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應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的結合,是一種美的體現、美的化身。古詩詞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在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培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教學中的美學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只要教師結合教材恰當加以點撥、講解,就會給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激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古詩詞的自然美無處不入畫,讀這樣的詩詞,可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如“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流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僅如此,古詩詞中的社會美、藝術美也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每一位讀者。如李白的“長風波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屈原的“世洞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一個個崇高的偉大的形象,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令人欽佩,啟人心智。
三、優化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
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應該優化古詩詞教學,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通過古詩詞教學,提升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如在教《游子吟》這首詩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此時有的學生想象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象的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通過古詩詞教學,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也讓課堂和詩詞都煥發出了生機活力。輔以適當的訓練,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合起來,適當的訓練,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訓練,要精心選擇材料,并合理設計訓練計劃,要遵循先易后難、先主后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詞的閱讀能力、理解力及領悟力。
四、充分利用古詩詞教學,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古詩詞中的名句最能引發讀者思考,余味無窮,可以全面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在學習古詩詞時,不能停留于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有更進一步欣賞優美詩句,從整體表達上把握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創造出一些有條理的生活圖景和畫面來,把自我融入詩歌中去,從而把握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體會詩人在詩歌中創造的意境,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例如,教授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把握詩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用自己的語言描摹一幅這首詩的畫面,使學生充分感受其蒼涼意境;教授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就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語言來刻畫詩人月夜無眠,在月光的清暉中低吟、徘徊,懷人思遠的情景和遠方的愛人攬鏡自憐的相思之苦,從而深刻感受作者在詩歌中營造的刻骨銘心的哀婉氣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與詩人情感產生共鳴而逐步進入詩人創造的藝術境界,從而領會詩人的思想與詩歌的主題,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古詩詞中的審美因素,讓引領學生放飛想象,感受美,親近美,提升自己是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以及智力,不斷地探索創新,以期獲得更大的收獲。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紅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