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中滲透著深深的情感色彩,用情感教學又可以提升語文教學。本文以職高語文教學為例,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情激趣、以情導學、以情促能”,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學
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它是我們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更肩負起培養學生思想情感的重要任務。語文中有優美的文字、感人的段落、催淚的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凈化的好素材;反之,以情感教學又可以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筆者就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一下如何利用情感教學來提升職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以情激趣
語文是我們最熟悉的學科之一,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語文,生活中也離不開語文。長此以往,語文學科不免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新意。到了職高階段的學生,本身對學習已經失去了一定的興趣,對職高語文的學習熱情更顯得低落至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顯然成為語文教學的首要工作。而情感教學,就可以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因為,情感中的情緒和感動因素,是最容易深入到學生的內心,與學生引起共鳴的;是最能理解、表達和宣泄學生內心的各種情緒,表現學生難以言表的心理活動的;也是最能觸及學生的思想,撩撥學生腦海中最脆弱的那根神經的。如果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那么情感就是催生動力的發動機。
例如教學職高語文第二冊《故都的秋》時,從題目上看秋天對我們而言再熟悉不過了。首先讓學生們帶著感情去朗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帶著“情感”朗讀,也就意味著學生們要認真、用心地朗讀,才能感受到文中流露出的情感色彩,學生們的注意力也從“漫不經心”處,被拉回到了課堂之上。然后,教師在講解重點文段的時候,也可以將表達情感的段落用抑揚頓挫的音調大聲朗讀出來。
二、以情導學
情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在語文課本中,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有飽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故都的秋》表達了作者思念故鄉、孤獨憂郁的情感;《雷雨》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揭露與諷刺;《假如生活欺騙了》表現了作者積極陽光、樂觀堅韌的生活態度。而文章中的情感就是我們學習的最好線索,教師可以緊緊抓住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去延伸、去拓展、去聯想、去反思。根據“情感”這一導線,我們可以理清文中人物的感情變化、去欣賞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步步誘導,從表象到本質、從現象到內核,真正理解文章背后的深意。
仍然以《故都的秋》為例,有了情感這一線索,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了。首先,讓學生帶著情感去理解文章的結構,開頭和結尾部分作者都以江南與北國之秋作比較,前后呼應;用江南之秋作襯托,突出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喜愛、懷念和向往。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先描景抒情、再喻理贊美,層層深入,將內心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其次,帶著情感去體會作者筆下故都之秋的特點。他不寫氣派的歷史宮殿,卻寫“租人家一椽破屋”;不寫奢華的皇家園林,卻寫“北國的槐樹”,不寫熱鬧的市景,卻寫“秋蟬衰弱的殘聲”……可見,作者他是以一個普通百姓的視角去欣賞這座城市的秋景,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和心聲,以自己主觀的心情和思想去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從而實現情景交融。總之,在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運用肢體語言、表情語言、眼神等向學生傳遞感情,用激情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當學生的這種情緒和情感被激發出來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思考和探究,從而真正實現“以情導學”。
三、以情促能
語文學科不僅是要培養學生最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有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對比分析能力、聯想拓展能力、應用遷移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綜合能力。運用情感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也不失為一則妙計。情感是人類心理活動中的重要部分,是人對外界事物態度的表現。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個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情感世界,每個學生腦中都住著一個情緒小天使。情感有喚醒意識、激發潛能的作用,在職高語文教學活動中也不能忽視情感的影響力。教師要善于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抓住學生的情緒變化,帶領學生在語文的知識樂園中體驗各種情感,學會用語文方法表達內心情感,從而提升其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我們在學習完《故都的秋》這一課,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寫作方法、作者情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下面,就是要將課文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學會運用、遷移。如讓學生以學習課文的方法,去自學類似的文學作品。同樣是描寫秋天、秋景,與郁達夫的散文相比又有何不同呢?他們筆下的秋景各有什么特點?作者的思想情感又有何不同呢?導致這些區別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們帶著感情去朗讀這兩首詩歌,從詩中的關鍵字眼“冰的月、冷的露、寒的風……”去琢磨、感悟,從而體會到字面意義背后隱藏的作者深刻的情感。另外,學習完《故都的秋》后,還可以讓學生去試著寫一篇類似的散文,比如《家鄉的春》、《心中的夏日》、《難忘的冬》等等。學生可以充分借鑒郁達夫的寫作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借景抒情的手法,讓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當然,這個過程中,也要提醒學生將感情投入其中,只有富有情感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總之,情感與語文的有機融合,對于職高語文教學而言是大有裨益,值得廣大教師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陳紅.讓情感的火花照亮職高語文課堂——職高語文課堂教學反思[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第2期.
[2]趙華.張鵬.淺談職高語文教學改革[J].東方青年(教師),2012年第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