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家荀子說過:學習予以“聞見”為基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的生動形象的情境能促進交際雙方相互理解,激發交流信息的愿望和興趣,加快信息交際過程。可見在課堂上多聞多見,就可以引發表達思想欲望,創設情境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有了情境就有了應用的環境,學生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英語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溫故而知新,同時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聽說能力,使他們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想學并主動求知,自覺加入到情境教學活動中去。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進入情境,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若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勢必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根據課本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使課本知識貼近學生生活,讓他們有話可說,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講牛津英語8A Unit6中的詞類變化時,像sun--sunny, wind—windy, cloud--cloudy等一些詞類轉換的語法項目就能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
如:A: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B: It is sunny.
C: What a fine day it is!
D: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E: It was windy, wasn’t it?
F: Yes, What bad weather!
輔之以豐富的表示氣候的插圖,讓學生進行描述,說對了,鼓掌鼓勵,說錯了,則替他們及時糾正,并用正確語言再現一次,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有了高漲的學習熱情。老師只起更正、引導的作用,學生舉一反三,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自動總結出這一類詞類轉換的規律,并輕松得以掌握。
在學生學會了以上基本天氣詞匯后,開展天氣預報,讓學生充當天氣預報員,進一步在實際情景中運用以上詞匯,體現語言的活學活用。
二、巧妙使用語言,貼近教學的情境
教師課內應恰當并廣泛地使用課堂用語(少用母語),帶動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索、答疑。運用語言手段創設情境的方式較多,靈活性強。
(1)設置問題情境,拓展學生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師應設計具有啟發性、遷移性和求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如,在教學牛津譯林8A Unit4 Reading 時,我讓學生展開討論還有哪些可以保護大熊貓的措施;在教學9AUnit6 Main task時,我讓學生討論What should we do to live a peaceful and happy life? How do we reduce the crimes?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往往都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不斷激起學生智慧的漣漪。
(2)通過生動的描述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情緒共振
如,在教學牛津譯林9A Unit5 Grammar過去完成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早晨來學校的時間,來學校前我自己干的事,到校時學生們已經開始讀英語。這樣既教育了學生要守時、要珍惜時間,又巧妙地引出了過去完成時的定義---過去的過去。
(3)通過聽讀短文材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歸納能力
例如,每單元的Reading教學我都圍繞一張表格展開,讓學生不斷地歸納材料。
三、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環境和課堂結構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引入課堂,使得教學活動“活色生香”,教學信息成倍增長,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現代教學技術引進課堂,創設有意識的情境,把學生不自覺地引入課堂。多媒體的合理運用能起到優化教學環境和課堂結構的作用。
如:牛津8A Unit6 Reading講述的是發生在臺灣大地震中的一則故事。我們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地震,當然我們也無法營照出那種場景,靠單純的講解肯定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怎么辦?多媒體的運用就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解決這個難題。首先可先向學生們展示一段四川汶川或青海玉樹地震發生時的視頻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地震發生時的情景,這樣生動、逼真的畫面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消除了他們對地震的陌生感,緊接著就以地震中發生的一個小男孩被困的事導入到本課的學習,并切換屏幕出現與本課內容有關的畫面,然后請學生根據畫面及屏幕上的一些提示對畫面進行描述。在這種比較真實的情景下,學生對有關地震的背景知識就被激活了.feel a slight shaking through my body, hear a big noise like thunder, look at each other, the earth start to shake, pieces of glass and bricks fall down, the walls begin to come down 等平時很少見到的景象通過多媒體得以展現,使得學生更加易于理解、接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結尾再讓學生討論怎樣在地震中逃生,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生命教育。這樣既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又對學生進行了巧妙的德育教育。
四、角色扮演,體驗情境
角色扮演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入角色,進入狀態,體驗情境,突出了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發展了學生個性品質。在教學牛津譯林7BUnit3 The lucky escape時,我就讓學生分別充當各種角色,搞好課前導入、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由此,Justin ,Paul, policeman, robbers等各自的形象及語言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其中的旁白由一名學生或教師朗讀。課堂內充滿了濃厚的人文關懷--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觀,達到了樂中演、樂于學的真正目的。其它如看病、問路、打電話等話題都可通過角色扮演來鞏固,掌握交際能力。
總之,采用情境教學能給學生營照一個學、說英語的良好氛圍,能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泰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