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祖國的繁榮富強離不開人民的團結一致,那么如何增強人民的民族凝聚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給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灌輸愛黨愛國的政治思想,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開設政治課就是一種簡而有效的手段。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政治的教育,也有一套科學的教育手段,不是照本宣科就能敷衍了事的。本文就詳細分析了教師在教授政治時應采取的科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應注意的細節,對于每一個政治教師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政治教學;方法;分析
引言
政治作為我們國家針對各年齡段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是每一個學生都應學懂、學精、掌握的課程,高中也不例外,或許每一個高中生對于學習政治的感覺不盡相同,有的學生覺得政治多是些枯燥的理論句子、或是無意義的真理概括,這樣的想法毋庸置疑是錯誤的。但追究起來,政治老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老師,如何盡到自己的職責教授政治,是每一個政治老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一、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首先,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學歷,這是一個學校制度規范化的問題。教師資格證是最基本的證件,除此以外,教授高中政治的教師除還應當要具備一定的政治覺悟,且必須通過學校的各方面考核(例如筆試、面試、試講)。其次,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良好,這一點很重要,即便是代課教師也應當如此:認真準備每一堂課;耐心教導每一位學生;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不能偷工減料;學生提出的疑問不能含糊應答。如果課堂立刻解釋不了,課下也要盡快給同學正確的解釋,不能讓學生的疑問留到考試上,不能得過且過、一拖再拖。最后,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要服從上級領導的安排,自己所教授的政治內容要與國家的大的政治背景相一致,這是不可置疑的。
二、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老師天花亂墜,學生各行己事
很多高中都存在著政治課堂上學生聽講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大部分表現出講臺上老師“話”不加點,難分輕重;講臺下學生左耳進,右耳出。課堂效果微乎其微,知識傳授幾乎為零。其原因,并不在學生像“聽天書”,而在于老師所講的知識都是千篇一律的大道理,機械單一。學生們都認為把課堂有限的時間點浪費在“聽書”上,還不如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更有意義。出現這種現象,可以肯定的講是老師不稱職。老師持有著得過且過的教學態度,學生當然拿出我行我束來配合。
2.理論與實際脫節,學以致用難以貫徹
除了上述可能遇到的問題,還有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簡單解釋就是:如果讓學生背誦理論知識,或許背出來的人不在少數,但如果引用一個實例讓學生分析,學生往往不能回答出哪一個理論知識點,即使回答,也經常是答非所問。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讓學生死記硬背枯燥理論,而沒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3.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不得不給“辛苦分”
許多老師在考完試后對批改卷子頭疼。學生在回答政治試題時往往長篇大論,卻沒有得分點,老師如果嚴格評分會導致很多學生不及格。這種情況下,多數老師會選擇給學生打“辛苦分”。所謂“辛苦分”就是不管有沒有答到點子上,都給一個80%的分數,以此令學生能給家人交一份“滿意”的答卷。這種無奈之舉,不僅不利于學生提高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相反還助長了學生考試“濫竽充數”應答之風。
三、解決方法
1.用幽默的講話方式、生動的教學實例吸引學生
所謂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讓學生喜歡上課。這當然需要一些方法,其中用幽默的講話方式讓學生輕松的接受枯燥的理論知識,并在具體實例中找到與課本知識有聯系的方面,讓知識與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學得有興趣,老師講得有動力,課堂氣氛不再死氣沉沉,知識也都牢固的刻印在學生的腦中。
2.多采用學生主導課堂的教學方式
老師的講解必不可少,但學生終究是課堂的主角,老師多組織一些課堂討論環節對于知識的傳授和鞏固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各方持不同的觀點針對一個案例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老師適當提示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用嚴密的理論進行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且辯論中運用到的理論知識也清晰地浮現在腦中,鞏固了記憶。
3.改卷公平,提前模擬
老師可以在考試之前讓同學做一份模擬卷或簡簡單單的幾個問題,預先摸一下底,掌握學生薄弱的地方,給予一定的復習指導,這樣對于最終考試有很好的效果,也避免了“辛苦分”的出現。
結語
我國的高中政治教育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改善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相信每一個高中政治老師都能嚴于律己、勤奮工作,高中政治教育一定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楊金麗,鄭良濤.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7).
[2]朱琥.例證—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方法[J].教學.2010(6).
(作者單位: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