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教學也已經13個年頭啦,由于還擔任教研組長,我時常有幸去觀摩聆聽其他老師的課,這對于我來說既是學習的機會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為老師喝彩的同時,也感到有些教學卻流于形式,陷入了一些誤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這一實踐活動的設計者、指揮者,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質量的高低。個人感覺在歷史課堂教學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之一:對歷史教學定位的錯誤化
歷史學科就其屬性來看,應當屬于人文社會學科,這毋庸置疑,重要的是學習歷史對學生有何用?作為歷史教師是不是就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傳授一些歷史知識呢?有些教師就是為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而已,這固然重要,但我堅信,在歷史課堂上,我們的教師必須通過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對歷史、社會以及自身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談得上健康的發展,才能真正體現歷史教學的靈魂——精神陶冶和人格培養。
誤區二:課堂組織形式趨向浮華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甚至決定教學的成敗,歷來受到教師的重視。但由于歷史考試改革、科技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運用,使初中歷史教師對那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主要由教師主動控制的課堂形式的效果產生了質疑,錯誤地認為歷史課堂教學對歷史教學的作用不明顯,從而忽視了積極探索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忽視了對歷史課堂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組織實施。而大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教學輔助手段穿插反映歷史內容的聲、光、影來代替自己的教學,過分強調使用學習方法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來學習歷史,使課堂教學充滿光影,變得浮燥而華麗,結果卻沒有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得更鞏固,理解得更深刻。
誤區之三:趣味教學中亂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知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的內在動力,是“要學生學”變為“學生要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特別是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如果再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教學中只是教師“剃頭刀子一頭熱”,其課堂教學的狀況和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許多教師認識到了激發興趣的重要性,但沒有掌握正確的激趣的方法,胡亂激趣。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大量補充課本外的內容,有的材料不符合史實,失去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有的和課堂教學內容相距甚遠,和課堂教學目標相背離,喧賓奪主,沖淡了教學的主題。甚至有的材料低級趣味,有嘩眾取寵之嫌。
誤區之四:創新教學中追求標新立異
“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毫無疑問,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教師對創新的理解和在教學中的做法是有失偏頗的。他們過分追求標新立異,總想著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有前人不曾有過的結論。而事實上你要推翻現有的結論,必須有足夠的材料說明,否則很可能犯錯誤。如一位老師引導學生評價慈禧太后,學生根據自己在電視、小說中的所得,說慈禧太后和青年人很“玩得來”,說明她不是保守派;說慈禧太后并不想發動戊戌政變,只是因為榮祿告訴她有關譚嗣同秘訪了袁世凱的事,就這一句話才使慈禧太后大肆殺戮。教師對學生的這番闡述中的創新成分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試問,這些結論正確嗎?如果學生幾番得到如此這般的肯定,他以后會怎樣看待歷史問題呢?
誤區五:教學方法熱鬧化
教學方法主要是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它是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相對系統的教學行為。目前歷史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誤區突出表現在課堂上過分“熱鬧”。
為了將歷史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改過去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在課堂上很少講或基本不講,只怕課堂上一講解,就被認為是舊的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新理念。于是在課堂上實施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表演法、討論法、合作法等。這些教學方法有助于我們實施新課程,但如何落實、操作,需要斟酌。縱觀整個比賽課堂,絕大部分學生永遠處于觀眾的角色,從而使“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成為一句空話。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學生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很少,很多的活動都流于形式,但是由于歷史學科的獨特性,是典型的知識課,特有的“過去性、間接性”及歷史的不可改變性和不可重復性,決定了歷史的傳遞方式為“聽、讀、觀看”,所以我們傳統的講授法是不能丟掉的,否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難以保證。很多的歷史知識需要我們歷史教師講授,不一定講授就不是新理念,只要教師講授生地、有趣,能緊緊的吸引住學生,學生是在有效的聽,你的講授就是有效的。
任何一堂課都不是那么完美的,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在我們歷史教學中,應該積極倡導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和歷史教學的生活化,當然,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隨時發現和糾正對歷史教學偏差和失誤,就一定能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真正的歷史。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文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