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面對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試對初中地理的“分層教學法”進行一定的探討,與各位同行共勉。
【關鍵詞】初中地理;分層教學;實施方法
應試教育的弊端已日趨暴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已成為人們的共同呼聲。雖然,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但這種教育方式不否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教學法”就是一種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因材施教,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順應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教學過程最優化原理和教學的可接受原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思想。那么,應該如何具體實施分層次教學呢?
一、師生磋商,動態分層
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是有差異的,只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地理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學習動機的要求,將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即: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學生的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分層,需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心理特點、性格特征,要堅持尊重學生,由學生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不同層次,做到師生磋商,動態分層。
二、目標分層,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分布、能力差異、學習態度和動機等,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制定出以中等生為主,同時兼顧優等生和學困生的教學設計。同時,應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并將各層次的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中的《眾多的人口》這節內容時,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1)學困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特點與人口增長,以及理解人口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具備閱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等地理圖表的能力。在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識的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收集“我國人口分布特點”的資料和圖片的活動,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2)中等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讀坐標圖和分析數據資料,圖中曲線變化的趨勢,初步學會運用資料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同時,努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3)優等生:除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分析相關數字資料、圖表的能力外,培養其成為地理課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和骨干。通過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層要求,因材施教,促使各組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使其中大部分學生達到教學要求。
三、分類指導,各得所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即使同一教學內容,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水平、思維能力的不同,其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消化能力也不同。因此,從教學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教師都要注意分層,包括教學設計分層、課堂提問分層、作業分層、考試分層和課外輔導層次化。把群體培養目標與個體發展目標統一起來,實行分類指導,各得所需,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八年上冊第二章中的《地勢和地形》這節內容,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我首先讓學困生回答了:“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然后讓中等生回答:“每級階梯分別以什么地形為主”?最后讓優等生對我國的地勢進特點進行評價。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一步步的導出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對于學困生,我布置了如“地形的五種基本類型是什么?”類似這樣的基本的、簡單的題目,以促進知識的內化和熟化;對于中等生,我布置了如“配合黃土高原的窯洞、內蒙古高原的畜牧業、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貴高原的梯田,說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的”類似這樣靈活性較強的題目,以利于對知識的同化;對于優等生,我設計了“搜集有關的資料,說說上述這些地形種類的特點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似類這樣需要利用所學原理分析不同地形的題目,以利于對知識的強化。
四、雙軌評價,增強自信
傳統的教學,對學生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成績。在要求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實行雙軌評價,即基礎知識加能力測試兩方面結合,改變過去的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的情況。通過組織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多動手、多動腦,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學困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可培養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通過分層次教學,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增強了自信心,避免了“優等生主動,中等生被動,學困生不動”的局面。
總之,在進行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中,我們還需克服其它一些不利因素,如:教師的責任心、作風、人格等,都需要我們教師在分層教學的實踐中值得注意。分層教學法做為其中一種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的認同和歡迎,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務實創新的工作態度,才能使分層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新娥.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2011,6:155.
[2]俞暉.談地理分層次教學法[J].福建地理,2000,15(2):60-6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