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夠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流傳下來,且經久而不衰,是因為它們無論在思想上,內容上都堪稱典范,可以使學生在誦讀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養和熏陶,奠定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經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宋代理學家朱熹《觀書有感》寫得好:“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笔堑?,我們都引導學生背誦了大量古詩文,可是我們的學生卻在為背了的古詩文用不上而苦惱。這時,咱們教師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指導學生巧妙地運用古詩文寫好作文,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呢?“誦古詩,學作文”正是根據古詩文的這些特點,結合當前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著的“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將誦讀古詩文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古詩文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練筆的材料;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我在近幾年的作文教學中進行了探索,現以學生作文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1.巧用古詩文開篇: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做事如此,寫作文也是如此。我國古代作家對開頭非常講究,所以有“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傍P頭”一說也就是要求文章開頭要叫人愿看、要看、想看。巧用古詩文開頭,就能引人入勝,就能令人耳目一新。一位同學寫《我愛春雨》,我指導她這樣開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燭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泵慨斂吹酱河陼r,我就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兒時學過的這首古詩來。
2.巧用古詩文寫景: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江畔獨步尋花》,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飛舞、燕語鶯聲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進行寫景片斷訓練。
3.巧用古詩文喻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是古代詩人常用的寫作手法。借用古詩文中的語句來比喻身邊的人,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巧用古詩文抒情:寫作時,人們還常用“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詩句來表達朋友之間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歸納方法,指導作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詩作中詩人所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學的走向??梢哉f現在寫文章所運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詩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認真摸索古詩文的寫作運用規律,歸納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古詩文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限于本人的閱歷有限,還未見過相關內容的文章,加之古詩文的內涵的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能羅列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古詩《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被歷代無數讀者所稱贊,說是千古絕唱。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勾畫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圖,意在抒發作者內心的哀愁。但詩中并未直白的敘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處處景物卻在氣氛上刻畫出一種蒼茫凄涼的意境。旅者那種思鄉的愁緒,旅途的孤寂躍然紙上。從詩作中不難看出作者運用的是通過景物來襯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們將這種寫作方法歸納為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之一——景物襯托法。
2.古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后兩句“夜籟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來”,作者陸游在此并不像前兩句那樣直抒自己的愛國之情,而是將筆墨放到了自己做的一個夢上。夢中自己騎著身披鐵甲的戰馬,踏著冰封的河面,雄赳赳氣昂昂的奔赴殺場。此時的陸游已有六十八歲,年老力衰,但在夢中還記得上前線立功殺敵,一腔愛國熱情,從一個夢境中充溢而出。作者在這兒通過夢境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我們將這種寫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之二——夢境展示法。
3.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詩人在飽受戰亂流離之后,突然聽到勝利消息的狂喜情態。詩中作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動態的描述,使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聽到平叛勝利后的喜悅心情。我們把這種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之三——動作暗示法。
4.古詩《詠鵝》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了鵝的形體,從“曲頸”到“白毛”再到“紅掌”,抓住了部位的鮮艷色彩“白毛”、“紅掌”,還有神態動作“歌”、“浮”、“撥”,把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是一則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過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描寫小動物的方法與規律是“按順序,抓特點”寫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摸索中,我們還從古詩文中歸納總結出許許多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如:根據《早發白帝城》中詩句描述的長江水流之急,小船輕快的方法,歸納出可以進行外延的“無形事物有形襯”的寫法;根據《鹿寨》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兩個描寫空山深林幽靜的句子,歸納出“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寫法。另外還有“言情就寫情,字字句句都含情”,“言情不體情,道是無情卻有情”等根據古詩文歸納出來的方法。這些方法并沒有針對整篇作文而提,而是針對于作文的細微之處,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地方,一法一詩,形成系列,進行訓練。在從古詩文提煉方法時,教師必須注意重到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達到教學目的即可。這樣長期訓練,既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方法,有使學生熟吟古詩文,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素養。
巧用古詩文,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匯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定陶縣陳集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