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源復雜,多數家長對學生學習重視不夠,英語底子較薄,新課程起點對于他們又高了一點,再加上語境、條件、基礎和興趣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中學英語口語訓練終年屈居“冷宮”, 甚至有些學生的分數很高,也是“啞巴”英語。針對這些現狀,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點來嘗試教學創新,讓我們農村中學的“烏龜”在龜兔賽跑中也能贏。
一、創設良好環境,努力提高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的效果 良好的課堂效果好像源頭之水,有了水源,才能有涓涓的河流。因此,只有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使學生增加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才能感到有話可說,否則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使學生在表達中感到無話可說。
1.每日進行課堂演講,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英語口語交際訓練中激發興趣的方法是多樣的。如講故事,做游戲,還可結合電化手段的運用,開展看圖說話,組合配音等活動。在教學中,我習慣讓學生輪流準備一個“daily report”,這個“daily report”形式不限,可以是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一篇學生自己喜歡的小短文,也可以是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 ,每天在上課前花3~5分鐘。不是閱讀,而是演講,并且要學生根據“ daily report”的內容設置兩個簡單問題,然后大家來共同解決。這個活動開展下來,我發現學生興趣很濃,而且都是精心準備的。
有時候,為了結合我們課本上所學的內容,我會暫時取消 “daily report”,改為讓學生兩人或三人一組到前臺進行角色扮演,記得我在上8A的Unit5“inviting people”部分時,我就讓學生以邀請其他人到中華恐龍園游玩為例,上臺表演。因為學生對外出旅游很感興趣,這次表演既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增強了課堂活力,又培養了他們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利用多種方式,加大學生課堂的口語實踐量
朗讀課文,是一種極好的培養學生口語語感的方法;這套牛津教材的英語課文緊跟時代,貼近現代人的生活,信息涵蓋量很大,我經常選定學生對所學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寫一篇小文章,學生也可以根據生活實際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創作,讓學生在上課前進行陳述或演講,其他學生可以就其演講的內容進行發問,演講的學生可以像記者招待會一樣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雙向互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可以在背誦過程中增強語感,還可以在雙向交流中體會到口語交流的快感,增強開口表達的信心。
二、不能讓鴨子去跑步 ,兔子學游泳
英語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到學習英語帶來的成功喜悅,增強每一名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但是,我們農村學校,英語口語教學普遍存在一種兩極分化現象,像我們班上的學生,有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英文對話;有一些學生學英語學了幾年,就是不愿意開口說英語,成為學習口語困難的學生;甚至有個別學生連26個字母都未完全掌握,就更不用說英語了。這些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一直困擾著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的“老大難”問題。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就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目標要求。比如在“daily report”這個要求上,我就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降低或增加要求,對水平高的學生可以要求其脫稿演講,對水平低的同學可以允許其照本宣科。
明朝王守仁說:“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歸于善。”因為農村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就采用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方法,真正做到“不讓鴨子去跑步 ,兔子學游泳”。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要能做到背誦句型和即情復述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背誦典型句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英語的語境,才能在說話的時候脫口說出規范、正確、流利的好句子,才不至于說出語病百出的句子來;對于一些英語口語比較薄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開口 ,并且學會模仿。只有這樣,模仿得多了,模仿得像了,自然說起來語言就會流暢,語音就會純正。
三、生活化氛圍,加強英語口語的操練
在美國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極其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師生往往注重創造十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邊喝咖啡,邊坐在書桌上講課,學生也可以隨時提問。
牛津英語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詞匯和用語,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教材的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創設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情景,讓學生在近似于生活的情景中進行語言實踐,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英語,運用英語,例如,在學習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自然災害這一課時,可讓學生事先找一些自然災害的圖片帶到課堂中,先用英語介紹,然后貼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描述一下玉樹地震和汶川地震,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大多數學生可以在一節課內就掌握關于地震場面的這些單詞,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盡量將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中,或者是借助學生喜歡的卡通和科幻人物來學習語言,如在教學七年級的打招呼用語時,設計向Hobo,Eddie或者是遇見外國人打招呼的情景,請學生帶上頭飾扮演各種角色,還配上了歡樂的歌曲,學生見到了熟悉的漫畫人物樂不可支,爭先恐后地運用學到的英語同他們打招呼。
搞好英語口語教學特別是農村英語口語教學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嘗試。教學是永無止境的,需要我們不斷發現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我相信“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只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我們農村中學的“烏龜”在龜兔賽跑中也能贏!
【參考文獻】
[1]教育文匯[J]2011(12)
[2]教學隨筆[J]2012(3)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社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