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反饋教學效果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時還是一味采用讀、寫、背的作業形式,學生普遍感到作業是一種負擔,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布置少而精作業、布置趣味型作業、布置針對型作業以及布置層次型作業這四方面談新課標下,布置高中英語作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作業;布置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鞏固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遵循新穎性、趣味性以及啟發性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鞏固教學效果。但是,很多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么是照搬教材上的題目,要么就是讓學生重復、機械地抄寫單詞、課文,學生把英語作業當成負擔,導致學生抄寫答案和相互抄襲作業的現象,沒有發揮作業對教學的促進和提高的作用。該如何設計高中英語作業、提高教學效果呢?
一、要布置少而精作業
高中英語教學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教學的重點也應放在培養學生英語綜合素養上。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過多注重作業的“量”而忽視了作業的“質”,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應仔細鉆研教材,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具體學情,擺脫“題海戰術”,設計少而精的作業。例如,在教學完一課之后,教師在要求學生掌握課后單詞時,不要強制學生把課后的單詞抄寫多少遍,應該教給學生一些識記單詞的技巧和方法,找到輕松記憶單詞的辦法。這樣可以有效節約學生的時間,避免學生做過多的無用功。如在教學Reading這一部分知識后,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把課文背下來,很多學生在背誦時并不能真正掌握課文的內容,強制地記憶,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十分不利。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使用課文中的語言或者用自己的語言把文章復述出來即可,這樣的作業可以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要布置趣味型作業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內在動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鑰匙。學生是被動學習還是主動學習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成敗。因此,為發揮作業的良好作用,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教師應設計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模塊三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改變成一個話劇,然后自由組合,兩人一組進行排練,在下一節課的時候表演出來。布置表演型作業,可以有效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學生在表演時需要熟練掌握文章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含義,有效鞏固課堂教學。趣味型作業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激勵學生自主作業,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體驗,對提高學生英語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三、要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
課后作業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掌握程度來布置作業。如果學生對某些知識點存在疑問,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來強化這些知識點。教師還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一些易錯點來有針對性的設計作業,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模塊一 Unit 1《School life》時,文中涉及大量關于校園設施的詞匯以及中國和英國高中生活的差異,很多學生不能準確理解這些單詞的含義以及中西文化的差異,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設計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來理解這部分知識。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Find more about any oth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gh school lives in the UK and in China, either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or by reading some articles in newspapers or magazines.”或者是“完成《英語周刊》A3版的學習:Words in Picture,結合圖片了解有關于校園設施的詞匯; Words in Use,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更多關于體育設施的詞匯”等,讓學生通過完成課外作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可以使學生有側重的學習,防止學生盲目地學習,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具有重要作用。
四、要布置層次型作業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避免學生出現“吃不飽”或者是“吃不了”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布置的作業既要體現基礎性,又要有所創新,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熱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把作業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必做題,即基礎性作業,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第二部分是選做題,可以分成A、B、C三個類型,A類題目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可以讓后進生來完成,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熱情;B類題目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讓中等生完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C類題目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例如,在教學,模塊三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時,教師可以讓所有學生完成課后題目以及默寫單詞,即必做題,然后布置A類題:從課文中選取自己喜歡的語句背誦下來;B類題:查閱資料,把課后單詞的其他用法補充完整;C類題:以一名志愿者(volunteer.)的身份給報社寫一篇關于呼吁社會關注殘疾人的書信,要求字數在120字左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情,合理選擇作業的類型,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布置層次性作業可以以給學生足夠自主學習的空間,滿足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提升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之,高中英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師應仔細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作業,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作業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布置少而精的作業,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布置趣味型作業,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把知識系統化;布置層次型作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