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很多時候把英語作業還視為外部強加的一種負擔。使學生享受英語作業的過程并從中獲益,是新課程理念提倡的。筆者以為,我們應把傳承和創新相結合,對英語作業的設計進行優化,把作業設計為充滿快樂與智慧的一項任務,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從而投以更多的學習熱情,在作業中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
一、體現自主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學習心理和學習方法的引導,給他們自主思考騰出盡可能大的空間。如高年級英語教材中較長的語篇時常出現,對于其中的中心思想或關鍵詞匯就需要學生自主思考從而獲取。因此,時間和空間,在設計作業時務必要留給學生。如筆者教完牛津小學英語6Aunit1一課后,布置學生尋找生活中的public signs,并讓他們根據教學要求用英語將其含義表達出來。比如,看到“No cycling”的標志后,學生能迅速聯想到“It means you shouldn’t ride a bike here.”同時,筆者還鼓勵學生拓展此語言點相關的表達。如筆者引導學生這樣表達:We can’t ride a bike in the street. 這樣的設計,課堂知識得以鞏固的同時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體現生活性
英語源自生活,最終又回歸于生活,為生活所用。英語作業如能體現生活性,讓學生主動從生活中學習英語,那么英語作業就會更有親和力。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有很多的途徑去接觸、學習英語,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可在適當的時候收看電視、廣播或上網去汲取豐富的課外資源,從而增加信息輸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多多注意身邊的英語,用生活中的英語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如“USA”“UK”等一些國家的英文縮寫; 電視電臺中的“CCTV”“BBC”等;一些如“Panda”“CoCo—Cola”的知名商標; 再如“No Smoking.”“Push/Pull”等一些提示標語;可以讓學生做個有心人,去收集有關萬圣節(Halloween),感恩節(Thanks Giving Day)、圣誕節(Christmas )等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感染英美文化,感受異域風情。這樣的設計,運用英語的真實性增加了,學生的練習密度也提高了,練習的機會也擴大了。
三、體現梯度性
在學習上,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學生之間有差異,這也是最讓我們教師經常感嘆的,布置作業時,我們還不能用同一尺度,這樣逐漸會產生兩極分化嚴重的局面。為此,筆者以為,在作業的設計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要兼顧到。我們應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作業內容。如筆者在教學完牛津小學英語3BUnit1后,設計了以下幾項作業:(1)在新授的8個文具及玩具類單詞中選擇較難拼寫的單詞,練習正確拼寫。(2)圍繞“確認物品”這一主題,運用本單元所學句型進行對話表演練習。(3)根據課文中的圖片自編對話。學生可針對自己的條件,自由選擇完成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像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學習好的學生前進的動力很足,而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學生也能看到成功的曙光,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四、體現實踐性
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實踐,使他的作業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筆者經常嘗試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或實踐緊密結合的作業,讓學生體驗“學有所用”的樂趣。如筆者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Unit3 “What’s your job ?”之前,先讓學生想象自己在20年后可能從事的職業,之后為自己設計一張名片,上課時用于師生之間的對話,操練“What’s your/her/his job ?”和“I’m/She’s/He’s …”句型。像這樣的作業,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既能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又能引導他們總結、歸納、整理所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
五、評價的靈活性
作業設計的內容新也好,方法先進也罷,如果評價的機制不改善,也就很難體現新內容和新方式的價值,因此,筆者以為,評價機制的靈活性很關鍵,它是作業設計優化的潤滑劑。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作業,我們都可以選擇恰當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的過程,我們可以將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對于,學習上有點困難的孩子要多采用表揚性評價,挖掘其閃光點,捕捉他們在學習中顯現的點滴進步,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對中等生我們要采用激勵評價,對其不足既要指出同時要引導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充滿自信,積極向上。而對優等生要采用競爭性評價,一定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鼓勵他們嚴謹、謙虛,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此外,學生之間的互評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使他們從小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誠懇友善地對待學習伙伴。
總之,設計作業時,我們只要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想方設法讓他們體驗完成英語作業并不是一件苦差使,也不是什么沉重的負擔。這樣,學生在積極完成作業的同時,也張揚了個性,體驗了情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開發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