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的作文內容空洞、庸俗、膚淺、模式化,與現實生活脫節,缺乏真實情感。新課改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讓學生在寫作時流露出真實情感。從圍繞觀察體驗、回歸生活,捕捉細節、感受生活,注重實踐,積累生活,虛擬情景、再現生活四個方面來談如何走近生活,構建創意作文。
【關鍵詞】初中;生活;作文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擺脫舊模式下的寫作風格,讓學生在寫作時流露出真實情感,寫作內容具有生動、自然、豐富多彩、情趣十足的實際生活情節。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時總會強調文章立意要深遠,結構要追尋“模式化”,“腔調”要老成,聽話的學生們則一一照辦,加上學生的生活圈很小,集體活動少,自身基礎知識薄弱,閱歷淺顯,這使得學生們的寫作內容禁錮在狹小的范圍里。那么,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寫作生活化,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呢?
一、觀察體驗,回歸生活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交際圈狹小,知識范圍狹隘,學生的作文經常會出現“假”、“大”、“空”等現象。新課改要求學生的作文應反映生活,而不是為了寫作而編造生活。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讓學生回歸生活,學會觀察和體驗。作文回歸生活,首先引導學生注重從感性體驗和生活視野中取材立意,寫身邊熟悉的事物。加上農村孩子比大城市的孩子生活空間更加廣闊、更加愜意,也更加自由和快樂。根據這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寫出生活化的作文,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尋覓春天的蹤跡”時,讓學生結合身邊發生的趣事寫一篇關于春天足跡的作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引用挖野菜、田地里放風箏、捉螃蟹、釣龍蝦、捉泥鰍等生活情節作為此次作文的內容,有的同學寫到釣龍蝦:“周末我拿著食餌來到外婆家后的池塘邊,把食餌拴在線上,放在水中,激動的等待著龍蝦上鉤,不一會兒就看見龍蝦聞著食餌的香味游了過來,等它完全咬到食餌的時候我用力一拉,哈哈,我的第一個戰利品……”寫的繪聲繪色。因為這些內容都是孩子們親身經歷過的,故事畫面恍如就在眼前,這樣就會讓他們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察體驗本縣的風俗人情,感受當地文化的發展,在事后讓學生寫一篇心得體會等。
二、捕捉細節,感受生活
作文要體現學生的個人情感,應展現文章故事的動情點。細節描寫指抓住生活中典型且又細微的故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寫,歸根結底,細節描寫也就是為塑造事物形象服務的,細節描寫越生動,故事情節越能打動人,也就越能和讀者產生共鳴。而在實際作文批改時,我們會發現,多數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故事情節夸大、細節描寫也是只泛泛而談,不帶任何感情色彩,這使得學生的作文成為一幅空殼子,外表雖美麗,深處卻無東西可欣賞。例如:我在教學寫作《母親》時,為了讓學生寫出真實動人的情節,我先給學生讀了一篇《我的傻娘》這篇文章,讓學生了解文章使用了哪些細節描寫傻娘的“傻”和感受母愛的偉大,然后讓同學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觀察自己的母親。在此次文章中我發現,同學們的作文不再像以前那樣“空”、“大”、“假”,而是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有同學以面部表情的變化,寫出母親心理狀態的變化,還有的寫母親在送自己上學時的一次回望,道出母親的牽掛不舍而又不得已的情懷。學生應善于捕捉生活細節,寫出感動自己又感動他人的文章。
三、注重實踐,積累生活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宜新課改的要求,更不適宜學生的發展。單純的看是不夠的,看多了、學多了就會麻木。而生活化作文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作文中有生活、作文中有故事。一些學生反應無事可寫,寫出來的內容也不貼近生活現實。這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得到實踐,從中發現美的事物。俗話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例如: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生活參加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周末幫鄰居阿姨看孩子、做家務、去菜市場買菜等,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打掃街道、做文明志愿者等,讓同學把這些實踐活動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學生在寫作時就可以舉出很多生活實踐的例子來豐富文章內容。又如:在寫作《成長日記》時,有的同學用到了做家務、摘棉花、刨花生等生活實例,有同學寫到刨花生的情節:“我戴上手套,尋找著又綠又大的花生秧,目標鎖定,用力一拔,沒拔動,還摔了個大馬趴。之后我調整戰略,憋足氣,雙手抓住花生秧,再次使足力氣往上一拔,像小葫蘆一樣的花生盡收眼底……”形象生動地記錄了刨花生的過程。通過社會實踐,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從而積累了寫作素材。
四、情景展示,再現生活
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拉近學習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利用多媒體虛擬情景再現生活,豐富學生生活。例如: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菊花的作文,先把菊花開放的過程及適宜種植的環境做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察菊花的形、色及開放的過程,直觀地感受菊花的生命力,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可以容易的寫出菊花的特征。其次,可以讓學生看些熱點新聞,如前段時間的最美司機、最美媽媽、和最近北京雨災中消防人員為了救人而犧牲的事件等,如在寫作《我身邊的感人故事》,學生會用到“最美媽媽”奮不顧身救助女童的事件,因為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學生對此新聞事件有直觀的印象與感受,才使得文章內容感染到讀者。多媒體課件內容豐富多彩,直觀性強,畫面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既能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總之,為了讓學生從畏懼寫作文的陰影中走出,快樂寫作,教師要帶領學生走近生活,構建創意作文,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在觀察生活細節時,寫出感人篇章,在虛擬生活情景時,感受生活,深度挖掘學生的思想感情,使其情操得以升華,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敬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