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是一個相對來說較特殊的階段,領導、學生都在為同一目標——高考,而努力。作為高三體育課,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增強體質,為高考出一份力。而不至于讓高三體育課成為“可有可無的課”,“自習課”,“被動的休息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目標,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本文淺談下我在上高三體育課的一些體會。
1.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改變學生的觀念,那么在平時的交往中,教師應以平等、朋友的關系多與學生交流,潛移默化地使學生認識到健康是自己事業成功和為人民服務的前提。如果沒有身體健康這一前提條件,就失掉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為達到“健康第一”的目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以后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選擇等方面都要以“健康第一”為出發點。使學生身心都達到要求。真正讓學生認識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
2.把課堂要求的課堂目標變成學生自己要完成的目標。要讓學生學會用腦,并用腦子思考達到課堂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腦子跟我們掌握基礎的運動技術,并能親身去體驗,感受運動技術。從中達到課堂目標的要求。
3.增加課堂中學生練習的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保證講解示范到位的前提下,盡量的縮短這部分時間。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更應合理、有效。教師的工作重點應該是按教學內容要求。以精學的常見運動項目為主,配合技戰術學習的體能要求,結合技戰術學習,滲透技術理論等,突出概念,并與青春教育相結合,合理掌控課堂時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積極的有目的的讓學生得到鍛煉,讓學生的身體多去感受。
4.高三的學生面臨著升學和就業,走向社會。這就要求我們要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意識,教給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以及在運動中確保安全和保健的本領,讓學生有鍛煉身體的意識和樂趣,改變學生對運動快樂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快樂不是簡單的“笑”和“汗”,而是在嚴格規則下通過自己的運用基本的運動技術和完成了目標、任務后發自內心的成功的笑,流出勝利的汗。從而達到學生身心健康和 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5.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中,利用各種形式和手段引導學生參加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并使之形成一種愛好和生活習慣。要讓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熟悉的、喜歡的、并貼近生活,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內容。讓學生在他熟悉的、喜歡的運動中找到快樂和興趣。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是完成某項任務或活動的內在動力,是學習上的興奮劑。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練習時,要堅持趣味性原則,讓學生在興趣中參與運動。
在學生運動練習中,應加入相應的“懲罰”機制、學生相互交流的評價機制。面對學生的錯誤,要用合理地、朋友式的方式幫助改正并表揚學生的長處。營造出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學習交流上,要有讓學生交流的時間。相互幫助,相互提高,讓學生逐步認識自我。以達到增強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和樂趣。
以上就是我對高三體育課的一些膚淺的認識,有不當之處望各位同仁和領導批評指點。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第三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學校體育學[M]
[3]林良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2004(6).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