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最主要場所,是學生探究知識、發揮才智的殿堂,是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每一堂課都能聽到學生開心的笑聲。看到學生興致勃勃的笑臉,豁然開朗地回答。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構建數學高效課堂呢?針對我個人的教學與教研實踐,引發了我對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
一、精心備課,是有效課堂生成的開始
數學課堂如何才能有效生成呢?我認為是精心備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關注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和學生對話中,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關注并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生成,這也是在預設中沒有的,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和科技實際等聯系很緊密,課堂上學生完全有可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析和解決自己身邊的數學現象而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這些可能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是沒有想到的,為此,我們教師要關注他們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傾聽他們解決問題的理由,在教學中隨機的與學生一起交流,實現教學相長。
當然,關注生成并不意味著摒棄教學預設,因為預設是生成的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只有熟讀教材,深思教材,吃透教材,關注知識的內涵與外延,關注學生的知識體系,并且預計和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才能高效地實現生成。
說到底,只要我們老師徹底改變自己的角色,變“講師”為“導師”,就一定能重視生成,增加生成,讓數學課堂充滿靈性。
二、有效激發學習需求,讓數學課堂充滿樂趣
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建成積極思維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學習。
我們也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如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我想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經常變化教學方法,刻意求新,讓學生時常有一種新鮮感;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還要會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趣,鼓勵學生嘗試成功;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等。
2.精心準備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也是激起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親自參與活動。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它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從而引發學生興趣,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變抽象為形象的目的。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充滿智慧
要使教學內容為學生所接受,并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就必須在課堂上機智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
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多一些、活一些的運用教學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例如,看書、討論、講解、動手練習等交替進行,當教師在講解重點或難點問題時,一定要采取恰當的方式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主要問題;預設到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時,采取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總之,不同的內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想使課堂變得更具實效性,一堂課往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四、科學分配課堂教學內容,讓數學課效果最優化
我們在學習心理學時知道,人們在回憶系統材料時,回憶的順序是有一定規律性的。具體規律為:最后呈現的材料最易回憶,遺忘最少,叫近因效應;最先呈現的材料較易回憶,遺忘較少,叫首因效應。這一系列效應已經被許多實驗所證實。
本人對一堂課學生的心理活動特征做了很多研究,發現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對我們教師的課堂設計很有借鑒與啟發,如果把一堂課分成課前、課中與課末三段,學生在課前和課末的注意力較集中,這就意味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根據這一特點,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往往把最重要的知識點放在課堂的開始,在課堂結束時,總結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對重點理解內容、容易出錯的地方反復強調,所以聽課一定要抓兩頭。當然,這并不是說中間不用合理利用,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會有點分散,效果不理想可以多安排實驗、學生活動等,從而順利的渡過這一相對困難的時段。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只有不斷地學習,進一步運用教育中的心理規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參考文獻】
[1]錢佩玲,數學思想方法與中學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高波.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之課堂引導,中外教育研究,2011(9).
[3]郭艾超.數學課堂與情感教育[J],新課程·教師,201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歡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