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標準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僅體現在它的內容上,更體現在它的功能上。這對教師如何處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所闡述的道理,所講述的知識,將教材同化為自己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實際駕馭課程和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不斷開發與教材不同的教材目標,教學內容與資源,獲得教材規定以外的教學效果。而這些目標的實現主要是在課堂上,課堂提問則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設計合理、精巧的提問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和訓練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課堂提問的技巧和設計談些看法。
一、提問要有技巧
1.提問的多樣性
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如單個回答、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在講授6A Unit1 Publi signs時,可穿插以下的一些問題:
①What signs are there in the park?
②What do the signs mean?
③What signs can you see?
④where are they?
①、②問題概括性強,答案涉及整篇課文,由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回答,問題③、④則適合全班討論。
2.提問要分層次
即提問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如教學5A Unit1The first day at school時,逐層展開步步深入,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①Who are they?
②Where are they?
③What’s in the building?
④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it?
⑤Is there a table tennis room in the building?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基本包括了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等,通過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學生掌握了知識。
3.提問要有針對性
即因人施問。根據學生水平進行分層提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生興趣,尤其對打破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以5A Unit2 A new house 為例,為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可嘗試設計以下問題:
相對簡單,適合英語基礎差的學生 (出示圖片):
①Whose house is it?
②What’s in the house?
③What’s in the sitting-room?
④how many bedrooms are there?
⑤What’s in the bedroom?
相對偏難,適合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⑥What’s in your bedroom?
4.提問要有思想性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既是教學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因而不能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看成僅僅是班主任的事。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必要與迫切的。一個思想素質低下的學生,即使學習成績再好,能力再強,對于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也未必有用;相反,還有可能起到破壞的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結合實際,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教育他們奮發向上,樂于奉獻,教育他們遵紀守法、團結友愛、尊敬師長。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思義,借助一些問題的設計,把德育滲透到情景設計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學習What’s your job ?時,我們就可以練習下列對話:
T:What’s your job?
S:I'm a student.
T:Where do you study?
S:I study at Lvliang primary school.
T:Do you like studying?
S:Yes.
T:What do you want to be?
S:I want to be a...
T: Oh, Very Good! Now, You're a student. So you must work hard
二、提問的設計
1.導入的提問
教師導入新課時,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如在上5A Unit3 At a Music lesson時,可設計以下提問:
①I like singing .(做動作)Do you like singing?
②I can sing “two jackets”.(教師唱) What can you sing?
通過提出①、②問題導入新課,因為學生喜歡唱歌,教師抓住這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2.過渡處的提問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既可以復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如在上5A Unit8 A camping trip時,教師出示一個大包實物。
T:Please guess:What's in the bag?
Ss:There are some apples mangoes bananas peaches...
There is some bread hamburgers...
There is some juice...
T: I want to go camping .I have a blanket , telescope , tin-opener,towel...
在此設問,既復習了前面學過的食物、飲料、水果名稱,同時又自然引出了新的同類單詞。
3.突出重點時提問
抓住重點設計課堂提問,是整堂課的關鍵。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以此為主線,串起其他教學內容。例如5A Unit 7 After school本課的重點是: 現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
針對以上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Where is Wang Bing?What is Wang Bing doing ?
Where are Su Yang and Su Hai?Are they study in the library?
而這些問題的回答正是本課的重點。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讓學生反復操練,循環往復,以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4.化解難點的提問
找出教學難點,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化解難點,降低教學難度尤為重要。
3A Unit7在教學this 和that時,學生既要理解意思,掌握讀音,又要區分它們的用法,對于初學的小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困難。為了讓學生從理解、操練到掌握,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距離的遠近:
教師指著手里圖片自問自答,引出問句:
What’s this? It’s a...
教師指著遠處圖片自問自答
What’s that?It’s a...
這樣,通過教師自問自答形式,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逐步化解教學難點。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成績。讓我們引領學生走進精彩的問題空間,在輕松愉快的課堂里開辟一方屬于孩子的天空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呂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