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需的應用技能”。知識學習,技能形成,思想孕伏,經驗激活是發展學生智慧的載體,過程和方法的教學是課堂發展學生智慧的具體途徑,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感悟思想方法,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發展。筆者結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的教學片斷,淺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片斷1:簡化列舉法
師:你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生:列舉法。
師:根據學生回答作如下板書。
1+2=3、2+3=5、3+4=7、4+5=9、5+6=11、6+7=13、7+8=15、8+9=17、9+10=19
師:你能對它進行“瘦身”嗎?(幽默能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點燃智慧火花。)
生:可以把算式中的“=”與“和”都擦去。
師:你能確保擦去后,所有的和都一定不同嗎?
生1:能。因為表格中數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它們的和也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生2:我認為還可擦去3+4到8+9 這幾個算式,改成省略號。
板書改為:
1+2、2+3……9+10
從上面的算式中你是怎樣看出有多少個不同的和呢?
看第一個加數是1到9,共有9個數,所以共有9個不同的和。
板書增添為:
1+2、2+3……9+10
9個不同的和
評析:1.上述教學環節,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身經歷列舉法的“簡化”過程,使學生感受列舉法之“妙”及數學簡潔之美。2.學生創造性將“多少個不同的和”轉化為“1到9共有多少個不同的數”,體會“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同時向學生參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簡約”而不“簡單”。
片斷2:“多樣化”平移
生:我是用平移的方法,我發現共平移了8次,得到9個不同的和。
板書:8次 9個不同的和
問:平移8次,怎么會有9個不同的和呢?
(部分學生對平移8次,9個和有困惑,通過交流,讓他們知道所以然,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
生:開始框住1、2結果是3,后每平移一次就得到一個新的和,平移8次,就有8個不同的和,加上原來的一個,就有9個不同的和。在9的下面寫上1+8。
你能用畫一畫的方法將平移過程展示出來嗎?
→ → …… →
1 2 8
閉上眼睛,結合平移和所畫的圖,在腦中顯現平移的過程。
評析:1.讓學生經歷“操作、畫圖、想象”過程,在直觀與操作基礎上及時進行抽象與提煉,通過兩者有機統一而實現數學知識的掌握,為學生在腦中操作“每次框3個數,4個數……”打下良好基礎。2.用畫一畫的方法展示平移過程,滲透符號化的數學思想,用符號表示平移過程,進一步體現數學簡潔之美,再現“簡化”的列舉法。
片斷3:“有條理”思考
師:每次框3個數,不同和的個數還會是9個嗎?
生:不會。
師:要想探索其中變化規律,你準備搜集哪些信息?
生:“框幾個數,平移次數,不同和的個數”。
板書:框幾個數 平移次數 不同和的個數
師:這些信息用怎樣的形式表示出來,便于我們研究?
生:用列表的方法。
出示相應表格,引導學生操作、想象、填好表格。
評析:新課標把探索規律置于一個重要位置,要求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推理能力,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要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這些數據用怎樣的方式表示出來便于觀察,發現變化規律?兩個問題的設計體現了這一目標的落實,學生在感悟的同時學會用數學思考,提高了問題解決的能力。
片斷4:開放數學思維
應用規律解答試一試后,引導進行思維深化。
你能用算式表示共有多少個不同的和嗎?15-3+1、15、3、15-3分別表示什么?一共15個方格,每次框3個數,需平移15-3次。如果給出算式15-7+1,你能理解這個算式的意義嗎?共15個方格,每次框7個數,共需平移15-7次,有9個不同的和。如果是16-4+1呢?有16個方格,每次框4個數,要平移16-4次,共有13個不同的和。
評析:1.通過拓展練習,提升了應用規律的本領。2.通過“算式”“數”的想象“有幾個方格,框幾個數”,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3.根據“數”想象多種情形,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幫助學生學會數學思考。
片斷5:數學在身邊
學生完成練習第二題,座位問題后。
師:你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生:把它看作共15個方格,每次框2個數,有多少個不同的和,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師:你還能舉出用這種規律解決的生活問題嗎?
生:買票、貼瓷磚、挑隊員……
評析:1.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滲透建模的思想。2.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感受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學習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思考:1.找規律重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形成對規律的認識和體驗。找規律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操作和思考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策略思考問題。本課在引導用“列舉”、“平移”解決問題時,通過對“列舉”簡化讓學生在感悟“列舉”的同時,感受數學的簡潔之美。
2.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數學思想的體驗和提煉,不能生搬硬套地直接以知識的形式傳授學生,而應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體會,進而熟練應用。
本課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向學生滲透轉化、一一對應、數形結合、數學建模等數學思想,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讓知識在課堂中煥發出活力,讓課堂充滿數學趣味和積極的數學思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前鋒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