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臨摹法帖是中小學生進入書法藝術殿堂的關鍵,選擇好的楷書范本尤為重要。《等慈寺碑》既有魏碑風格,又有初唐楷書的法度,工整而秀逸,端莊而流美。它代表了楷書從魏碑向唐楷的過渡,是初學者良好的范本。
【關鍵詞】書法入門;臨摹;等慈寺碑;價值
臨帖是書法入門的必修課,在書法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臨習《等慈寺碑》楷書的學生,書寫水平進步較快,且利于過渡其他書體的學習。所以分析研究書法入門過程中臨帖與《等慈寺碑》楷書價值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一、臨帖是書法入門的關鍵
首先要重實臨。實臨,就是將所臨碑帖寫的非常像。所謂像有兩個方面:第一,結體寫得很準確;第二,掌握用筆的方法。如果用筆方法不對,就不可能寫準確。
其次要正確看待入帖與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是指要專心嚴格地臨法帖,把握帖字的細微之處,要“一畫一筆從古帖中來”,不入帖豈有本;“不可無我”說的是在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并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第三,范本應使用按原跡或原拓影印的法帖。《等慈寺碑》刻工精細,字跡清晰,殘泐較少,是原跡原拓影印的理想范本。它不但保持了比較準確的結構、用筆,而且還保持了原作的章法。學生在臨摹時才能臨得像,才能一字一筆從古帖中來。
二、《等慈寺碑》在書法入門中的價值
《等慈寺碑》碑文規整俊秀,有規矩而不僵化,筆畫流暢而不輕飄油滑,既有北碑遺意又初具唐楷風范,結構嚴謹、行筆健勁、剝蝕極少,可為學生書法入門之范本。
1.臨習《等慈寺碑》易于書法入門
字跡清晰,便于臨摹。在書法教學中,常見一些碑帖殘泐之痕和某些點畫失真的現象,這本不是書家墨跡的本來面目,而有的學生卻極力用筆去臨摹那些走形的點畫,豈不誤入歧途?而《等慈寺碑》出自盛唐文人學士之手,刻工精細,字跡清晰,殘泐較少,多數的字清晰可鑒。其結字端正平和、疏密適中,用筆自然而便捷,靈活生動。書家行筆的起承轉合、映帶呼應,得以比較如實的體現,這就為實臨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學書與習字可兼得。《等慈寺碑》結字端正平和、疏密適中,用筆自然而便捷,沒有過多的“落、起、住、疊、圍、回、藏”等講究,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得很好,又便于理解和實臨的字樣。已有不少學生的實踐證明,以此碑作范本,無論是用毛筆臨寫還是用鋼筆臨寫,效果都不錯。
《等慈寺碑》用筆自然生動,易于上手。《等慈寺碑》多用方筆,棱角分明。特別是筆畫轉折、撇畫、豎畫起筆多用方筆,點畫則多用圓筆。如 “多”字四個撇的起筆用方筆,而“語”字中點用圓筆。在提按上,《等慈寺碑》提按輕重適度。捺畫的捺腳、勾、折、豎和撇的起筆按筆較重。橫畫則前輕后重,長撇收筆前則輕按,使撇更加飽滿。《等慈寺碑》用筆藏露結合,但露更多些。如橫、豎、撇、捺、點、提等筆畫起筆多露鋒,橫畫與垂露豎、點、回鋒撇的收筆則用藏鋒。總之,《等慈寺碑》用筆出之自然,靈活生動,點畫形態沒有任何故意造作的痕跡而又準確無誤。不論是筆鋒的藏露、轉折的方圓,還是運筆的提按、點畫的銜接,都是順勢而為、隨字而安,渾然天成,不失為入門實臨的好范本。
2.臨習《等慈寺碑》易于過渡學習其他書體
利于學習魏碑。《等慈寺碑》楷書屬于隋唐風范,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唐楷地步。因此,不可避免地留存有北碑的一些遺意。如橫畫的收筆斜按后平回鋒,就不像唐楷那樣收筆較重,收筆處出現一個圓包。再比如捺畫的收筆,《等慈寺碑》楷書捺腳的特點是圓、厚、長。不像唐楷捺腳成方。勾畫兜裹取勢,渾厚飽滿,已不是顏柳體出鉤時用頓挫提挑。將《元懷墓志》、《等慈寺碑》、《多寶塔碑》中“之”選出,通過對比“之”的捺腳,《元懷墓志》與《等慈寺碑》何等相似。再如“涿”字的勾,《等慈寺碑》的勾亦與北碑相同,帶有隸書遺意。因此,學好《等慈寺碑》,再臨習魏碑有似曾相識之感,利于入帖。
利于學習行書。顏柳字在筆畫起止的兩端,點、鉤、翻折關節處都多加頓挫、挑剔華飾。所以,顏柳楷書在用筆上與行書的銜接多有障礙。《等慈寺碑》楷書起筆多用露鋒,書寫起來非常流暢,一些筆畫之間適當加以連綿就可以寫成行書。因此,學習《等慈寺碑》楷書很容易向行書轉化。如“思”、“無”、“之”等字,輕重交替,首尾呼應,頓挫提按交替變化,極富有節奏感,既不失楷書筆法的莊重,又有行書筆致的流暢。
利于學習隸書的章法。《等慈寺碑》楷書的章法屬于縱有行橫有列的方式。行列清清楚楚,上下左右排列整齊。《等慈寺碑》的章法不是疏朗式也不是緊密式,而是介于二者之間,字距稍緊而行距少松。因為《等慈寺碑》方中求扁,橫向取勢,這種方式使得整篇章法疏放開朗,具有嚴整緊密的特點。把疏朗和緊密協調地統一在一起。這種章法的形式類似于隸書的布局,臨習《等慈寺碑》時,注重其章法的學習,能夠為隸書的書寫和章法的布局奠定很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不同的碑帖有不同的優勢,入門的方法是多樣的。長期以來,學楷多從顏柳歐趙入手,這完全可以。但《等慈寺碑》亦是楷書精品,值得初學者嘗試。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作為書法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地加強自我修養,了解漢字與書法的關系及其歷史淵源,掌握漢字造形規律,懂得書法教學、創作與欣賞的一般原理,為弘揚中國的書法藝術進獻一份責任。
【參考文獻】
[1]青少年書法[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1.
[2]歐陽中石,徐無聞.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
[3]張同印,《等慈寺碑》楷書[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7).
[4]黃惇,金丹,朱愛娣,朱天曙.中國書法史[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10).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