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閘鎮,作為南通北翼新城的核心,為我們留下了一系列見證南通工業文明與城市歷史變遷的物質遺產,這些歷史遺存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城”的佐證和根基所在。
如今,為了加強歷史遺存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圍繞著唐閘的一系列保護規劃相繼出臺。為此,市規劃等部門在接受本刊獨家采訪時,首次披露了保護唐閘歷史遺存一系列規劃研訂出臺的前前后后。
歷史遺存 亟待保護
1895年,張謇利用水路交通暢達,距城較近,棉產豐沛等有利條件,在唐閘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產業,新興工業帶來了唐閘經濟的繁榮,使之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工業重鎮。然而在新一輪城市改擴建的大潮中,唐閘近代工業遺產保護,特別是百年老街、老工業建筑遺存、特色傳統民居等歷史文化景觀的保護前景一度讓人心憂。
2007年,市規劃局曾委托張謇研究中心進行過一次工業遺產普查。結果顯示,大生織物公司沿河的32間百年老廠房,都被畫上了觸目驚心的紅色“拆”字,主干道交通高峰段每分鐘來往機動車達40余輛,大型載重卡車的震動,把臨街建筑的屋面瓦當都震落墜地,沿岸一座座典型的工業建筑、一幢幢充滿魅力的民居大院,出租的出租、空閉的空閉,而距今有百年歷史的老工房由于年久失修,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唐閘,這個見證著南通率先邁入工業化的城鎮,這個傳承了百年歷史的工業老鎮,一度在地方經濟與財政收入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卻成為一座孤島型的老城鎮,不免讓人唏噓。
眼光前瞻 分片劃區
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對南通的城市形態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布局,形成了以老城區為政治、金融、商業、文化中心,唐閘工業區、天生港港口區和狼山風景區環繞的“一城三鎮”的新格局。唐閘老鎮是“一城三鎮”歷史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唐閘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唐閘老鎮的核心,覆蓋了南通城最為集中的近代歷史文化遺存。
據市規劃局名城處錢圣豹處長介紹,當初設想的規劃范圍為唐閘老鎮的范圍,即通揚運河“一河兩岸”的部分,但是這部分的工業舊址,不足以反映唐閘整個工業、教育、生活的全貌。為了有效保護和利用唐閘歷史資源,我市將保護范圍進行拓展,以唐閘歷史文化街區為中心,向東擴展包含唐閘公園及周邊用地,向西擴展包含造紙廠、油脂廠、大生紗廠及周邊用地,形成“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的實施范圍,總面積約為73公頃,形成大達·廣生片、大生·復興片、大儲·紅樓片三大片區,由于大生·復興片目前還在投產,將作為保護區的遠景規劃。
整體規劃 分步實施
早在2006年7月,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時,南通市政府在申報材料中就提到了關于唐閘老街區的保護規劃,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時,又對該規劃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功后,我市于2010年4月成立了名城保護工程指揮部,負責推進“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的實施。
2007年的調研最終形成了報告,作為今后規劃的基礎,我市又相繼請南大、清華美院做過關于唐閘保護與利用的策劃。2008年,市規劃局用一個半月的時間修繕完大達輪船公司,而紅樓、南工房的整治則委托置業集團進行,市建設局則于2011年將楊家灣車站改造成休閑廣場。據了解,由于整個工程比較巨大,在正式大規模的動工之前,為了充分聽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見,有關方面決定將大達輪船公司、紅樓、南工房等作為試點進行修繕和治理。在各方對保護開發達成最大共識后,繼而才進行油脂廠的保護改造及二期、三期改造。
修繕整治 循序漸進
據悉,“南通唐閘中國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區”整體推進順利。目前,油脂廠地塊正按照規劃進行維修改造,將作為“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的基地,還會相繼引進風箏、藍印花布、刺繡等民間工藝和南通地方特色餐飲,并于11月上旬建成并對外開放。河東路沿街將依托紅樓和大儲堆棧,通過對部分老宅、老商鋪、老字號的修繕和恢復,增設公共綠地,適當輔以露天茶座、咖啡座等設施,再現河東路的歷史文化風貌。利用老碼頭布置碼頭裝卸設備,重現運河碼頭場景。同時,新公園的拓展建設也在開展,今后會加強公園路的整治,激活老鎮的活力。
錢圣豹處長還告訴記者,現階段是分地塊進行規劃和修繕的,比較分散,明年將會委托東南大學做一份修建性詳細規劃,將所有的歷史建筑做一個梳理,并將建筑風格、外觀格調等進行統一,對旅游線路也會進行綜合性的統籌規劃。
城市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留下一段可供后人去回味、品鑒的歷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對一個城市成長痕跡的保護,是對城市中一方凈土的守護。唐閘,這個見證著南通率先邁入工業化的老鎮,正以全新的姿態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