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升實際動手能力。可以說,問題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下文將就初中物理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教學;生活化;補充條件;層次性
眾所周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認識物理,還需要讓學生運用物理原理和定律去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拓展學生的思維,才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課堂習題的設置至關重要。那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應該如何著手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補充條件設計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有問題才有發現。畢竟,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是要通過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來加深自己的理論基礎,來強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要注意把握題型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全面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事實上,有關題型設計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如為了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筆者就經常在給出一定條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補充條件,自主設題。
例如,如圖所示,燈L1與燈L2串聯,已知L1的電阻R1=10,燈L2兩端電壓U2=5V,請你補充一個條件,設計一個問題。
以下為學生設計的問題:
學生甲:設流過L1的電流為0.5A,求:燈L1兩端的電壓U1,燈L2的電阻R2?
學生乙:設流過L1的電流為1A,求:電源電壓U和燈L2的電阻R2?
學生丙:設燈L2的電阻R2=5,求:電流,和電源電壓U?
學生丁:設燈L2的電阻R2=20,求:總電阻R和電流I?
教學分析:在這個環節,筆者主要是讓學生在基本了解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及歐姆定律的基礎上,按照所給的已知條件,結合所學的知識點,任意補充一個條件,形成一道物理問題,以求出其他物理量。學生在尋找條件,補充條件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對知識的鞏固,一方面是通過自己設計問題來了解在這塊知識內經常出現的題型,以便能夠在遇到相關問題時,知道從哪個條件入手。
二、注意問題層次的設計,層層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的通過問題的設計來完成教學目標。如果說,前面通過補充條件,設計問題來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那么在這里我們所要探討的就是,要通過問題的設計,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畢竟,物理知識點很多,學生如果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很難完全把握相關的知識。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具有層次性的問題的設計,來幫助學生立體的認識物理知識,并能夠產生遞進式的認知過程。
例: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為6V,R1=20,R2=10Ω,請回答下列的問題。
(1)求兩電阻并聯后,總電阻?
(2)求干路電流I?
(3)求流過R1中的電流I1與流過R2中的電流I2之比?
(4)總結并聯電路中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教學分析: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設置,能夠讓學生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充分體現出了分層教學的特點,學生可以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而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也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遞進式提升。
三、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豐富物理課堂教學的內容
物理,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講究規律與定律。在物理學習中,學生也會發現,要學好物理,必須要運用嚴謹的思維邏輯,運用相關的定律去解決問題。但是,物理難道就是如此嚴肅和機械?顯然不是。從學科上看,物理的確是嚴肅的,嚴謹的。但是,任何學科都是為生活服務,物理學科的發展是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推動物理學科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運用物理知識改善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物理本來就是生活中的,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無處不在。
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課程教學設置上,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與物理之間的密切關系,盡可能的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物理規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課程的價值,能夠真正理解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所具備的探索和創新精神。當然,筆者在此并不是強調從科學上,強調學生對物理與生活的認識,而是要在生活上進行強調,盡可能的淡化課堂的學科性和嚴肅性,以便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
如在“萬有引力定律”的教學中,筆者就從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故事作為切入點,組織了這樣的課堂討論活動:如果你坐在蘋果樹下,被一個蘋果砸到腦袋,那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事實上,牛頓因為一個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運用這樣的話題來開展課堂活動,那不僅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了解地球萬有引力定律,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次具有趣味性的話題活動,增進師生間的互動深度。
又如,在學習“速度與重力”方面的知識中,教師可以舉一些富于想象的例子。比如一只0.45千克的鳥,撞在速度為每小時80千米的飛機上,就足以產生1500牛頓的力;如果撞在速度為960千米的飛機上,就可能產生21.6萬牛頓力。通過這樣的例子導入,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出問題教學的作用,以生活問題為啟發,活躍課堂氛圍,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讓學生認識到物理這門學科的價值,以讓學生自己補充條件,設計問題的方式,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設計層次問題的方式,來實現階梯式教學,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遞進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鈴,體驗理智感:一種物理教學方法論的解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16期
[2]徐海燕,物理教學方法的嘗試[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0年08期
[3]陳志強,物理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J];職業,2010年20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南沈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