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最主要的場所,因此,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是提高歷史教學整體質量的關鍵所在。在本文中,筆者結合了自己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簡單對如何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進行了一些探討,希望能夠為歷史教學工作更加高效科學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素質教育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必修課程,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涵養,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還可以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建立一個更加科學的歷史觀。而課堂教學是我們目前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最為主要的形式,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一定要采取各種措施來促進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教師在備課環節不僅要整理搜集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學資料,同時還要依據教學內容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其中既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又要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注意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學習態度等,這樣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除了教師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學生同樣也要在課前進行認真地預習工作。而為了保證預習的效果,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例如,教師可以在上新課之前給學生提幾個問題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在下節課上課之前,通過提問或者作業的形式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檢查。
二、重視導入環節
導入環節是一節完整的課程所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有效的導入,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興趣,同時,圍繞著新授內容所設計的導入內容還可以起到引入新知識,做好鋪墊的作用。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想實現高效的課堂,就一定要重視導入技巧的運用。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技巧包括圖片導入法、歌曲導入法、詩詞導入法、設疑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等等,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注意導入內容的趣味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夠使得導入環節發揮應有的功能。例如,我在給學生講到《開元盛世》這部分的內容,就先給學生介紹了杜甫的《憶昔》一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透過詩句的描寫,學生可以看到當時繁榮富庶的盛世情景,從而對當時的社會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候,教師再引出今天的新課“開元盛世”,學生會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三、重視與學生的互動
教學活動是一個教與學相互統一的過程,它強調的是師生之間雙向地溝通與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教學質量有所保障。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往往就是缺乏這種互動,很多時候,課堂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的知識傳遞。由于缺乏溝通與交流,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教師都無法獲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憑借主觀的經驗加上統一的教參來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辯論等方式來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這樣才能夠迅速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從而使得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努力營造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學習狀態,使得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投入到思考活動中。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努力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圍繞著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例如,我在給學生上到《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時,就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關于“昭君出塞”的影視劇片段,在看完這個片段以后,學生自然會在頭腦中形成很多的問題:王昭君是誰?為什么她要出塞遠嫁到匈奴?當時匈奴與漢朝的關系到底怎樣?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之下,可以自發引起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占據主動。
五、指導學生科學的記筆記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記筆記是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對待的工作。然而,看起來很簡單的記筆記,其中也蘊含著大學問。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一提起筆來記筆記就顧不上聽教師講課,而一認真聽講就顧不上記筆記,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現。課堂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整理知識脈絡,以供自己將來復習鞏固知識所用。因此,學生在記筆記時,無需把所有的內容都動筆記下來,而是簡單地把一些知識重點、知識脈絡給記下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腦袋也不能閑著,而是要對教師所講地知識進行思考,要學會“一心二用”。當然,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在遇到一些重點難點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放慢講課的速度,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這樣,在邊思考、邊記筆記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真正地聽懂課、聽好課。
高效的歷史課堂是實現歷史學科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是提高學生綜合歷史素養的重要條件。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教學策略的運用,努力通過各種手段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整個歷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譚紅艷.試論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08期
[2]劉追湖.論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1期
[3]朱曄.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2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