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學生對學習采取敷衍態度或排斥、拒絕行為的一種消極現象,是學生的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或缺乏學習興趣時對學習喪失信心的一種心理反應。學生由于厭學導致不能過正常的學習生活,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自卑、孤獨等心理障礙。在此筆者就小學生厭學心理及其矯正方法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小學生厭學心理表現
小學生厭學的表現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對上學本身不感興趣,但迫于各種壓力不得不去學校。在校學習態度消極,學習效率低。
2.常常煩躁、多思多慮、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圍一切都不順眼,對自己和別人都厭煩、易和家長起沖突。
3.總是找各種借口逃避上課和做作業;對做作業比較馬虎或者是能完成作業,但經常抄襲作業,或經常拖拖拉拉,不交作業,有時甚至找別人代替完成作業。
4.認為上學沒有用,故而常常故意遲到、早退,甚至選擇退學、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
二、學生厭學心理的原因
厭學是由于孩子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其內在原因是由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到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
1.學生自身原因。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離不開自身的各方面特質。有的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機,自制力差,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懂得學習意義的所在,這些學生由于無法理解老師講的內容,無法獨立完成作業,考試總是考得很差,所以很難對學習保持興趣;有的學生在校受到其他同學的欺壓、侮辱、嘲笑或者被同學們中小團體拒絕,這種社交方面的挫折可能導致孩子回避學校、厭倦學業;還有很多學生主觀上受“學多學少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學與不學一個樣”的錯誤思想影響,加上意志薄弱,在學習上常受到失敗的打擊,很少或沒有享受過成功帶來的歡樂,導致學習情感受挫,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失敗——厭學——更加失敗——更加厭學。
2.社會原因。在農村,“打工熱”的興起使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花錢讀書,不如打工賺錢”?!白x書無用論”的滋生蔓延,使許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淺的人認為讀書無用。“去打工”的思想在許多人的頭腦里占據了相當的地位,而且這種思想逐漸影響到了學生,使學生也開始不想讀書了。另外,小吃店、游戲廳、網吧過多等不良社會環境,對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沖擊。
3.家庭原因。農村學生的家里不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甚至沒有安靜的地方讓孩子讀書做作業;父母出外打工的居多,爺爺奶奶沒有文化知識,不識字的占大部分,不但沒有良好的輔導方法,而且連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都不能完成,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學習放任不管,造成孩子的學習一日不如一日;另外,還有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過高,給孩子極大壓力,孩子失去了學習中的快樂感,不自覺的把痛苦與學習結合起來。
4.學校原因。厭學往往源自厭師,如果孩子喜歡要他學習的人,那他自然就喜歡學習。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老師們過分追求成績、分數。有的老師靠打罵恐嚇,壓迫小學生成為做題的木偶;有的老師采取絕招,反反復復,嘮嘮叨叨,不管學生在課堂上玩鬧喊叫,總是不厭其煩的灌輸;有的老師責任心不強,馬虎了事,方法簡單,再加上學校環境差,課堂條件簡陋,小學生因此厭學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矯正厭學的方法
1.加強家校聯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抵制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老師和家長要默契合作,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教師利用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對家長進行教育方法的指導,并常與家長聯系,共同培養孩子健康美好的心靈。例如,如果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成人也有被批評的時候,當成人受批評時其他人會安慰他、勸解他),回家如果再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那樣學生的心靈會受到很大挫傷。因此,老師要與家長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嚴厲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攻小學生,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比讀書考試更重要。
2.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減輕學業負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另外,要通過適當降低要求、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做的事,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3.上好學習心理課。厭學學生大多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學習上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上好學習心理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小學生厭學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必須長期的有針對性的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幫助這些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與家長齊抓共管,從嚴治校,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那么,學生“厭學”現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矯正。
(作者單位:遼寧省建平縣老官地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