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標中指出,英語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漸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小學英語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而在課堂上采用英語短劇的表演形式,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可以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增強語言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筆者通過自己的實踐與積累,在此談一些做法和體會,希望與同行共勉。將英語短劇運用于小學課堂教學之中,在具體實踐中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一、確定主題,編寫劇本
小品劇是學生對教材知識靈動的掌握,是對所學知識的重新整合和創新,所以在創作小品劇本時,要整合教材。要認真分析每課的知識點和整套書的知識網,熟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根據教學內容初步選擇情境主題,編寫劇本。如在教學4A Unit6 Whose gloves?(牛津小學英語,下同)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化裝舞會的情景劇。雖然本單元的新授單詞只有:a sweater、a jacket、a scarf、shoes、socks、gloves。但在編寫劇本時,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引用了3A Unit 7 It’s nice和3B Unit9 Shopping中a dress,a skirt,a vest, a belt,a pair of trousers等服飾類單詞。這樣學生在創作和表演小品劇時,既復習也鍛煉了說和寫的能力。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查找一些新的單詞如:rompers, dust coat, boots等也是對知識的拓展。其次,要聯系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和編寫劇本,要在學生熟悉的范圍內,貼近學生生活,易于學生理解。如4A I’m hungry 中重點句型是How do you feel now? I can get a/some…for you.單詞是hot、cold、tired、thirsty、hungry。筆者設計幫助賣火柴的小姑娘的情境。學生們為了幫助賣火柴的小姑娘,積極自然的反復運用本課的兩個重點句型。篇幅不長,內容也比較簡單。但在這樣的情景中,這些句子就不會顯得空洞無味。不僅如此,四年級的孩子還能把每句話都說的富有同情心。同情弱者和助人為樂的精神也突顯出來。
二、創設情景,大膽表演
情景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的催化劑。它為學生從現實課堂到小品劇中搭建了橋梁。在這過程中可以沒有復雜的道具或華麗的裝束,但有的是學生生活化語言和激情大膽的表演;這里沒有教師的反復教導和枯燥的操練,有的是學生主動對知識的理解和鍛煉;培養的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留給學生的是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教師由臺前到幕后,由“演員”到“導演”到“觀眾”。如: 6B unit3 Asking the way筆者設定的是為外地人引路的情境,教授本單元的時間正好在當地物資交流大會期間,此時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人來趕集。同學們就經常遇到問路這種情況。師生把這一真實情境搬到課堂上來,在黑板上畫出當地的簡易地圖,把課桌簡單拼成當地街道的樣子。一部分學生是來趕集的,另一部分學生是臨時導游?!皩в蝹儭蹦托牡母嬖V每個來問路的“趕集人”哪里是旅館,哪里是飯店,怎樣走才能到達車站、廁所等?!癈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Go along this street ,then turn left/right at the ...crossing” “The ...is on your left/right”等句型自然而然地從學生嘴里蹦出來。真實而簡單的背景讓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狀態。就連平時不敢開口的學生也積極詢問如何表達,參與進來。既培養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操。
三、評價反饋,激勵升華
在編排和表演小品劇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鍛煉。之后,若能有完善的評價體系跟進,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積極而客觀的評價,能使學生不斷的審視自己的小品劇。這對表演和觀看的同學來說都是一種自我激勵和提高,同時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為此,曾設計了一張小品劇的觀察評價表:包括組別、與學習目標相關度、語言的豐富性、學生的參與度、表演的狀態、組員的合作度、亮點、自我評價等方面。表格中每個欄目用A/B/C三個等級打分。A是非常好,B是較好,C是一般。亮點部分記錄的是同學們認為表現特別好的方面。如:語言、內容設定的很豐富,劇本編排的有創新思維等,所有觀看小品劇的同學都參與評分,最后評出最佳表演組、最佳劇本組、最佳合作組等。評價以激勵為主,在評價他人和自我評價的同時,同學們也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小品劇,重新整合和應用所學知識。使學英語、用英語成為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英語學習的主人。
最后,如果時間允許,再給學生一份課堂練習,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檢測和鞏固。讓學生把對知識的掌握通過練習的形式外顯出來。
通過初步理解知識到編寫劇本,再到表演小品劇,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一步步向著更高層次邁進。最后,通過綜合練習,檢查和反饋出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陸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