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大多關注的是學生有沒有掌握信息技術技能,而沒有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進行教學預設,于是過多地用講授法,庖丁解牛式地把一個個技能傾倒給學生,這樣,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嗎?筆者通過《信息與信息技術》一課的兩次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知行合一的教學過程符合學生信息技術技能的認知規律,關注在實踐活動中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提高信息技術素養,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服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行知合一;實踐;信息素養
一、《信息與信息技術》第一次教學及思考
1.教學設計
《信息與信息技術》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知道信息和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知識點主要分為“信息”、“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遞”、“信息的處理”、“信息技術”五大塊。于是,我設計了五個板塊的教學,按部就班利用講授法結合課本把這些內容傳授給了學生。
2.問題與反思
一課教學結束,從學生的學出發,反思教學,問題多多:
①學生學得開心嗎?課堂有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課前我曾在學生中做過調查,喜歡上“電腦課”嗎?絕大多數學生對新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充滿了期待。哪知第一節課呆在教室里,不僅沒有摸到寶貝電腦,上的還是如此枯燥的一課。
②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真正了解了嗎?教材設計者的目的是什么?通過教學,學生知道了“信息”、“信息技術”的概念。但這些概念是否內化為學生自主建構的認知呢?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學生對于這些概念的理解是支離破碎的,缺少必要的聯系與溝通。我們并不需要把概念式的理解支離破碎地強加給學生,而是應該把這些知識滲透到具體的實例中,使學生在行動中豐富感知,在聯系實踐的活動中掌握有關系的知識整體,不求甚解,但求體會。
二、《信息與信息技術》第二次教學及思考
由反思而再次實踐,在微機室進行第二次教學:
1. 故事引入,先行而變
多媒體演示第一個古代戰爭故事:在XX國邊境,長城烽火臺上,一隊士兵正在巡邏,突然,陣陣馬蹄聲從遠處呼嘯而來……這時怎么把敵人來襲的消息傳遞出去呢?學生群策群力后討論得出:敵人來襲的消息可以通過烽火等傳遞給遠處的同伴。
接著多媒體演示第二個現代戰爭故事:在我國邊境,一個士兵正在盯著電子顯示屏,突然,雷達監測到有兩架不明身份的飛機正在靠近……這時怎樣把這一消息傳遞給指揮中心呢?學生討論后得出:兩架不明身份的飛機正在靠近的消息可以通過電話、手機、短信等方法傳遞給指揮中心。
2. 討論研究,由變得知
從古今這兩個戰爭故事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故事中發現“敵人來襲”、“兩架不明身份的飛機正在靠近”是信息,烽火、電話等是信息傳遞的載體,點燃烽火、電腦技術等是信息技術。這時學生已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了一定的內化認識了,而不一定要告訴學生信息、信息技術的概念是什么。
3.教材證實,再次感知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信息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這些信息的,你還從哪些渠道知道這些信息的?使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更深的感性認識。
4.再行再知,認識深化
聯系實際,讓學生找一找教室里的信息、家里的信息、近期你最感興趣的信息等。組織學生進行“信息百寶箱游戲”:把學生分成三組,在紙條上寫信息、載體、傳遞方式,分別裝入三個百寶箱;而后從每個百寶箱中抽出一張紙條,組成一句話。學生在三個概念的不斷組合、分解、糾正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為了讓學生親眼看到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游戲時,我隨機用相機把活動過程拍攝下來,發到博客上讓學生欣賞。至此,學生雖不能說出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的文字是什么,但卻已把這概念的真諦內化到了大腦的細胞中了。
三、兩次教學之后的再反思
1.學生為主體如何在活動中建構
我們總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如何把學生主體行為在課堂中構筑起來?我覺得要把學生如何學到知識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心中首先有學生,而后有教學內容,于是教學才真正有的放矢。相對于第一次教學,第二次教學《信息與信息技術》一課,重要的不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了解知識及相互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或活動、或游戲、或探索、或感悟,感受到知識在大腦中的形成過程,這才是真正的主體。
2.庖丁解牛式的教學是否總適合信息技術學科
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是支離的,但有些內容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有的老師喜歡庖丁解牛式地分析的頭頭是道,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傾倒給學生。但有的知識與技能只能通過教師講授、演示讓學生掌握,但你總是把知識撕成一根根,一條條放入學生的嘴中,學生必然是咀嚼得索然無味,牙齒、胃等消化器官得不到有效地訓練。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果能通過課堂活動利用知識間的聯系整合成整體,舉一反三,何樂而不為呢!
3.先知后行,先行后知,亦或是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睂τ陂g接經驗,是先傳授給學生,而后運用知識去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知識,還是先盡可能地由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而后發現、感悟知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但“成”不是終點,教學需要的是知行合一。
因此,信息、信息技術等概念不能簡單地講授給學生,而是從以實踐為基礎的故事的討論探究中獲得,再去指導實踐生活,去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教室里的信息,去做信息百寶箱游戲,在一次次的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中加深對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感知,當學生在博客和微博上看到課堂中的游戲信息時,真正了解了信息及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它們的必要性。
當面對教學及學習中的各種疑難雜癥時,最鋒利的武器不是思想,而是行動!再行動!實踐出真知。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溧城中心小學)